皇帝的声音中带着一丝试探,目光紧紧盯着孟令琛,试图从他的表情中捕捉到一丝异样。
孟令琛心中一紧,却面不改色,从容跪地,拱手道:“陛下明鉴,臣一心只为改革大业,与诸位大臣往来,皆是商讨改革相关事宜,并无任何结党营私之意。如今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臣需与各方沟通协调,方能确保政令畅通,惠及百姓。若因此让陛下产生误会,臣愿辞去中书令一职,以证清白。”
皇帝沉默良久,缓缓说道:“孟爱卿,朕相信你对朝廷的忠心。只是,朝堂之上,人心复杂,你行事还需多加谨慎,莫要让别有用心之人有机可乘。”
孟令琛心中暗自庆幸,看来自己的一番话暂时打消了皇帝的疑虑。
他叩谢道:“陛下圣明,臣定当谨遵陛下教诲,日后行事必更加小心谨慎。”
从宫中出来,孟令琛深知皇帝对自己已有防备,往后的每一步都需如履薄冰。
回到王府,他立刻将此事告知秦易珩和林羽。
秦易珩满脸怒容,一拳砸在桌上:“这昏君,竟如此无端猜忌。孟大人,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得想个办法让他彻底放下戒心。”
林羽轻抚胡须,沉思片刻后说道:“殿下莫急。陛下生性多疑,我们越是着急,越容易露出破绽。当下,我们可让孟大人多向陛下汇报改革成果,主动邀请陛下视察改革成效显著之地,让陛下切实看到改革带来的好处,如此,或许能逐渐消除陛下的疑虑。”
孟令琛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思索:“林老先生所言极是。只是,在此过程中,我们也需提防守旧派趁机进谗言,破坏改革成果。”
接下来的日子里,孟令琛按照林羽的建议,频繁进宫向皇帝汇报改革进展,同时邀请皇帝前往一些改革成效显著的地方视察。
皇帝起初还有些犹豫,但在孟令琛的再三恳请下,终于同意前往。
视察当日,阳光明媚,皇帝在一众侍卫和大臣的簇拥下,来到了一处农田。
只见农田里,百姓们正在忙碌地劳作,新的耕种技术让庄稼长势喜人。
皇帝看着眼前的景象,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孟爱卿,看来这改革确实有些成效,百姓们的日子似乎也比从前好了许多。”
孟令琛连忙跪地,恭敬地说道:“陛下圣明,这一切皆仰仗陛下的英明领导和诸位大臣的齐心协力。改革之路虽漫长,但只要我们一心为民,定能让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
皇帝微微颔首,继续前行。
一路上,所到之处,百姓们安居乐业,市场繁荣。皇帝心中对改革的疑虑渐渐消散,对孟令琛的态度也缓和了许多。
然而,就在孟令琛以为改革之路渐趋平稳之时,变故突生。
一位支持改革的地方官员突然被人弹劾,罪名是贪污腐败。
此事在朝堂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守旧派趁机发难,指责这是改革派管理不善,改革弊端显现的结果。
孟令琛得知此事后,心中暗叫不好。
他深知这极有可能是守旧派设下的圈套,意图借此打击改革派。
他立刻与秦易珩、林羽商议对策。
秦易珩满脸焦急,来回踱步:“孟大人,这可如何是好?此事若处理不当,我们之前的努力恐怕都要付诸东流。”
孟令琛神色凝重,沉思片刻后说道:“殿下莫慌。此事必有蹊跷,我们需先彻查清楚,还改革派一个清白。我这就派人去调查,看看这背后究竟是谁在搞鬼。”
经过一番深入调查,孟令琛终于发现,此次弹劾竟是一位守旧派大臣暗中指使,意图抹黑改革派。
他掌握了确凿证据后,立刻进宫面见皇帝。
御书房内,孟令琛将证据呈递给皇帝,神色严肃:“陛下,此次弹劾之事,乃守旧派大臣为阻碍改革,蓄意为之。他们妄图借此破坏改革成果,扰乱朝堂秩序。臣恳请陛下明察,严惩幕后黑手,还改革派一个公道。”
皇帝看着手中的证据,脸色阴沉得可怕:“竟有此事!这些大臣,竟敢如此胆大妄为,欺瞒朕躬!孟爱卿,此事你且放心,朕定会彻查到底,绝不姑息。”
在皇帝的严查下,幕后黑手很快被揪出,那位守旧派大臣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此事过后,改革派的声誉得以挽回,改革也得以继续推进。
随着时间的推移,改革逐渐深入人心,朝堂之上,支持改革的势力愈发强大。
孟令琛与秦易珩、林羽等人商议后,决定再次向皇帝提出扩大议政堂权力的建议,进一步制衡皇权。
这日早朝,孟令琛带领一众支持改革的大臣,整齐出列。
孟令琛神色庄重,拱手行礼:“陛下,自议政堂成立以来,在诸位大臣的共同努力下,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如今仍有诸多事务因权力受限而难以高效推进。臣等恳请陛下扩大议政堂权力,使其能够在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上拥有更多决策权,如此,方能更好地推动改革大业,保我朝繁荣昌盛。”
众大臣纷纷跪地,齐声附和:“请陛下恩准!”
皇帝脸色微变,眼中闪过一丝不悦。
他深知,一旦扩大议政堂权力,自己的皇权将受到更大的限制。
但看着朝堂上众多支持改革的大臣,以及改革带来的显著成效,他又陷入了犹豫。
沉默良久,皇帝终于开口:“此事关系重大,容朕再思量一番。三日后早朝,朕会给你们答复。”
退朝后,孟令琛心中忐忑不安。
他知道,这将是一场关键的博弈,改革能否更进一步,在此一举。
接下来的三天里,孟令琛四处奔走,联合更多大臣上书皇帝,恳请扩大议政堂权力。
同时,秦云乔也在后宫之中,通过嫔妃们向皇帝进言,阐述扩大议政堂权力的好处。
三日后,早朝之上,皇帝看着下方跪地恳请的众大臣,长叹一声:“罢了罢了,朕准了你们的请求。自今日起,议政堂在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上拥有更多决策权,但最终决策仍需朕过目。若有逾越之举,朕绝不轻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