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天已经黑了。都说咖啡提神,但是林子夏却喝得晕晕乎乎,回家倒头就睡。回想自己和朋友从咖啡馆分开之后,到家也不过两点的时间,没想到这一觉睡到晚上七点。从小到大就很喜欢睡觉,记忆中经常下午一觉睡起来天都黑了。医生说她是身体弱,嗜睡。本来还想翻身再赖一会,无奈肚子咕咕地叫,催促着她赶紧起床吃饭。对于吃饭这件事,林子夏诉求很简单,只要清淡、健康。因此,她大多数时候都是选择自己做,即使不是很好吃,也很少会点外卖或出去吃。
下楼,先喝了一杯水,吃两块饼干垫了一下,然后开始撸起袖子准备做饭。
打开冰箱的保鲜层,只剩两个鸡蛋和小块鸡胸肉,显得整个保鲜层特别干净。随机拿了个鸡蛋,关上保鲜层的冰箱门。接着又打开冷冻层,第一个盒子已经空了,打开第二个盒子,还有几条冻得硬邦邦的鱼。随机挑了一条比较小的。面对着一个鸡蛋和一条鱼,心想,那就吃鱼汤面吧。
对于做鱼汤,林子夏可谓驾轻就熟了。先把鱼放微波炉里解冻,再烧上一壶水,等鱼解冻好,起锅热油,直接将鱼煎熟,再拆散,煎至金黄,等水一开,热水下锅,盖上锅盖,大火,定时15分钟。时间到,揭开锅盖,奶白色的鱼汤就有了。接着,用纱网将鱼汤过滤出来。用这奶白色的鱼汤煮面,再煎一个鸡蛋,研磨一些胡椒和海盐,晚饭就有了!要是撒点葱花就更好看了。
刚摆好餐具,还没等坐下,听见猫在跟前喵喵叫得超大声,好像在说:“我的晚饭呢?”林子夏赶紧蹲下摸了摸猫咪的头,轻声说道:“你的马上就好了,宝贝再等3分钟。” 起身,又从冰箱里拿出鸡胸肉,放进锅里煮,定时5分钟。
林子夏有个习惯,凡是能定时的家电,她在使用的时候都要定时,比如电饭锅、电陶炉、空调、煮茶器、取暖器等等。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就是怕忘了。她这个人一次只能做一件事,说好听点就是注意力集中,而忘了周围的一切;说不好听点就是单线程作业。前两天就因为回信息的时候忘了自己在煎鱼,结果回完信息一抬头发现整个屋子都是烟,直接触发了烟雾警报器……以前这种事多到数不清,这两年已经改善了不少,至少最近只发生过这么一次“煎鱼事件”。要说她这是属于“觉察力”不足,事实上也不完全是。她也只是在这些日常的事上缺根筋,更确切地说是“惯性无意识”,而在对人的“情绪”上她有极强的“感知力”,不管是自己的情绪还是别人的情绪,能瞬间觉察到,甚至在别人意识到自己的情绪之前她已经意识到了,这也是她作为高敏感人的特点,容易察觉,也就意味着容易受干扰,只有当她能感知到别人的情绪而不受干扰的时候,才算真正解锁她在这方面的天赋技能,
不过,用她自己的话来说,现在已经可以做到跟自己和解了。不会再像几年前那样要求自己“完美”,相反她允许自己“不完美”,或者不需要自己“完美”,允许自己只做自己“擅长”的事,至于做不做“不擅长”的事则看心情,绝不勉强自己。就好像做饭这件事,她其实还挺享受专心做饭的过程,别人觉得好不好吃不重要,只要自己能接受就好,毕竟吃饭只是为了不饿肚子,如果不吃饭也可以活下去,那她应该会立即选不吃饭。用爸爸的话说:对吃不感兴趣,就不会去研究怎么做得好吃。
一碗鱼汤面,简简单单,除了盐和胡椒,剩下的就是食材本身的味道,吃下去完全没有负担。天天吃惯多辣多盐多油的人,可能不太适应如此清淡的味道,而林子夏一直以来其实是有意地保护“味蕾”的敏感度,简简单单的一碗面,吃得格外满足。
滴的一声,原本趴在身旁的猫主子立刻坐起来,知道是它的晚餐做好了。等她将鸡胸肉端了过来,撕成容易入口的条状,这才开始伺候“主子”用餐。
林子夏发现动物很好玩,它们一般吃饱了就不会再吃了。记得以前有只兔子,林子夏经常喂它,渐渐发现它只要吃饱了,再怎么喂都不会多吃一口,现在自己的“主子”也是这样,只要吃饱了,就会舔舔嘴,然后走开。所以林子夏只要看到它舔嘴巴,就知道吃饱了,也不会“好心”一直喂。这一点,林子夏觉得是因为动物“不贪心”,而人哪怕吃饱了,只要看见想吃的东西还是会继续往嘴里送。不过,最近听说有一只别人家的猫总是“吃个不停”,喂多少吃多少……只能说,动物也是各不相同的,只是她遇到的动物都跟她比较像而已。
手机震了两下,林子夏起身看了一眼,咕哝道:说曹操曹操到。是爸爸的信息,点开一看,写着:“鱼肉吃完了?”
林子夏噗嗤一笑,心想这时间点掐得也太准了吧……
回了一句:“肉吃完了,还有一些鱼。”
“周末再寄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