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夏微微倾了一下身子,将胳膊放在座位的扶手上,支着下巴,缓缓说道:“第二周开完会,我发觉自己忽然很不开心,说明我的情绪已经严重受到影响了。所以,立马决定必须远离有“毒”的能量。我当然需要钱,但是相比之下,我自己才是根本。这是底线!不能没底线地糟蹋自己。我可以贫,但不能穷。像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居于陋巷之中,也不改其乐!”
说着扶了扶眼镜,给朋友讲了个故事。话说子贡是孔子的弟子中最有钱的人,有一天他坐着香车宝马去看自己的同学原宪。当马车行驶到老同学家的巷口时停了下来。随从来报告子贡,说巷子太狭窄,马车进不去,得请他下车走进去。于是子贡就下车穿过狭窄的巷子来到老同学家。终于见到老同学,子贡开玩笑说:老同学啊,你怎么把自己搞得这么穷?
这时他的老同学淡淡地说:我只是贫,不是穷。
子贡听完惭愧地无地自容。
讲完子贡和原宪的故事,林子夏表示这个故事是庄子写的,真实性有待验证,毕竟庄子喜欢一本正经地编故事。
接着又开始津津有味地给朋友解释“贫”和“穷”的区别。现代汉语把“贫穷”放在一起使用表示不“富”,但是在古代,每一个汉字都有自己特指的意思。因此,在古代“贫”和“穷”表示的状态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贫”和“富”相对,就是通常指的有没有钱,但是“穷”就很有意思了,比如耳熟能详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句话,“穷”和“达”相对。现代人读古文总是免不了望文生义,那就离古人想表达的意思相去甚远。以前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很自然地把“穷”认作是“没钱”,于是理所当然地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句话理解为:没钱就管好自己,有钱再帮助其他人。但如果认真看“达”这个字,也很难联想到和“有钱”相关。因此,还是回到“穷”和“达”本身来看。“穷”还有一个常用的词叫“穷途末路”,因此“穷”在古文中一般指的是:没有出路,不知道该往哪里走的意思。而“达”常用的词比如:“通达”,“到达”,“抵达”,因此,“达”可以大致理解为:有路,知道该往哪里走的意思。这样再回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句话,就很清楚了。没有方向的时候回到自己身上找方向,有方向了就走出去,顺便带着大家一起往前走。
说到这里,林子夏不禁感叹:“中国古代的士大夫真的是一群很有担当的人,这些士大夫们凝聚精神,形成强大的场域,永恒地在宇宙间震荡!虽不至,心向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