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当晚视频时,若素正用簪子挑灯花:"教导主任夸你比同龄人早熟三百年,适合去故宫修文物。"
"早熟的定义是什么?"安之摩挲铃铛上的饕餮纹,"是能背《黄帝内经》药方,还是能闻出主任喷了和您同款的香水?"
空气凝滞半秒。若素忽然举起《梦溪笔谈》,书页间滑落一片干枯的桂花:"早熟是看得见青铜锈色下的鎏金,比如——"
她翻转书页,露出夹在其中的素描:戴眼镜的企鹅捧着《诗经》,翅膀尖蘸墨写着"七月在野,八月在宇"。
母亲把热好的桂花酿搁在书桌上,瓷碗压住安之正在画的《青铜器食谱图鉴》。"你和林老师……"她顿了顿,"讨论文学可以,别学那些虚无主义。"
"妈,"安之舀起一勺晶莹的桂花冻,"您知道商周青铜鼎也用来温酒,但没人说酒里不能加蜂蜜。"
凌晨两点,若素发来加密谜题:"青铜铃铛第三圈回纹向左数七格,密码对应《礼记·月令》第六篇。"安之摸出放大镜,在锈迹斑斑的纹路间找到刻痕——"惊蛰,蛰虫始振"。
她拍下刻痕发过去,附言:"解谜进度20%,建议下次在作文里写'教导主任的香水有青铜器出土的土腥味'。"
五分钟后,手机震动。
若素回了个火柴人举白旗的表情包,背景里隐约可见半开的抽屉——一管香奈儿五号斜插在《论语》书脊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