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渐深,杭州的冬雨淅淅沥沥地敲打着窗棂。若素的办公桌上散落着批改到一半的作文本,台灯的光晕在纸面上投下温暖的光斑。
若素揉了揉酸涩的眼睛,目光落在桌角那本陈旧的备课本上。
这本备课本已经陪伴她七年,封面因长年翻阅而磨损,边角处泛着淡淡的黄色。她轻轻抚摸着封面,仿佛在抚摸一段尘封的记忆。
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打断了她的思绪。
“请进。”若素抬起头,声音里带着一丝倦意。
门开了,一个身材高大的男子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个纸袋。他身上带着寒气和雨水的气息,笑容却温暖如春。
“若素,生日快乐。”来人摘下眼镜,轻轻擦拭着镜片上的水珠。
若素愣了一下,随即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张烨明?你怎么来了?”
“路过杭州,想起今天是你生日,就来看看。”张烨明笑着将纸袋放在桌上,“礼物不贵重,希望你喜欢。”
若素打开纸袋,里面是一本《云与大气现象》的旧课本,扉页上工整地写着“还记得光明顶的87%吗”。
书页间,夹着几片黄山松针,青翠欲滴,散发着淡淡的松香。
“这是……”若素的声音微微颤抖。
“还记得吗?当年气象社团实习,我们在黄山预测日出概率,你给出的87%被气象局采用了。”张烨明的眼中闪烁着怀念的光芒。
若素轻轻点头,将课本和松针小心地放进抽屉。
恰在此时,王强抱着一摞教案经过门口,他的目光落在若素的抽屉里,嘴角勾起一丝几不可察的冷笑。
“若素,你这备课本怎么又换新的了?”张烨明指着桌上的备课本问道。
若素摇摇头:“没换啊,一直用这本。”
张烨明凑近查看,突然指着备课本的某一页:“这页的笔迹不太一样啊,是不是有人帮你批注了?”
若素一怔,顺着张烨明手指的方向看去,果然,备课本上多了几处陌生的笔迹,字体秀丽却不是她的风格。
“我没有注意到……”若素的眉头微微皱起。
次日,若素在批改作文时,发现安之的周记本里夹着一片松针。她心头一暖,以为是安之的新信物。
晚上的视频通话中,若素拿起松针,对着摄像头:“安之,谢谢你的松针。”
安之露出困惑的表情:“林老师,我没有给你松针啊。”
若素愣住了:“那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