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师看着那条围巾,眼中闪过一丝疑惑:“这个针法很特别啊。”
“是安徽老家的传统针法。”若素解释道,手指灵巧地在第七针处留出一个空针,“这样织出来的围巾更保暖。”
与此同时,沈阳一中的教室里,安之正在教社团成员编织气压符号。
“这种编法可以表现高气压的旋转方向,”安之耐心地示范着,“第七针要留空,这样才能形成正确的螺旋状。”
林晓晓好奇地看着安之的手法:“为什么一定是第七针?”
“因为高气压在北半球是顺时针旋转的,七是顺时针方向的关键点。”安之流利地解释着,眼神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柔软。
第七针,是她与若素初遇的日子——七月七日。
周末,王晓珍按照安之平时的习惯,将那件灰色毛衣晾在阳台上。阳光透过毛衣的针脚,在墙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当她调整晾衣夹的角度时,突然发现墙上的光影竟然隐约形成了“平安”二字。
“这是…”王晓珍凑近看去,发现毛衣袖口的针法走向与她曾在安之书桌上看到的黄山等高线图惊人地相似。
她轻轻抚摸着毛衣袖口的绞花,心中涌起一丝不安。这哪里是普通的毛衣,分明是一件用心良苦的“密码”。
顾浩然的书房里,一份药检报告静静地躺在桌面上。他将安之的“哮喘药”送去检验,结果却显示那只是普通的安神香囊。
他小心地拆开香囊,发现内衬缝着半张黄山的车票,日期正是去年作文比赛期间。
“安之…”顾浩然的眉头紧锁,他不知道这正是安之故意留下的误导线索。
香囊中的药草混合了杭州龙井与沈阳银杏的气味,这种独特的组合成为了两座城市之间的秘密纽带。
家长会当天,王晓珍特意穿上了那件灰色毛衣。当她走进教室时,阳光透过窗户,照在毛衣袖口的绞花上,投射出“莫问”二字。
班主任正在讲解期中考试的情况,突然,一阵骚动从教学楼另一侧传来。
王强带着一位陌生的学生闯入教务处,指着若素大声道:“陈主任,这位是三年前的转学生,他可以证明林若素老师去年作文比赛期间私会学生!”
窗外,一道惊雷划破天空。
气象社团的教室里,安之猛地站起身,手中的红绳应声而断。无数青金石珠子滚落在地,朝着正在直播家长会的摄像机镜头滚去。
镜头前,那些青金石在灯光下闪烁着神秘的蓝光,如同一场精心策划的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