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主任站在观星居的老槐树下,眉头深锁。他的目光扫过院中的忍冬藤,落在正低头整理父亲气象日志的若素身上。
“林老师,这份2018年带学生夜宿观测站的报告,请解释一下。”他将一份泛黄的档案推到庭院石桌上,声音公事公办。
若素抬头,阳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她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她刚要开口,安之端着两碗冒着热气的忍冬茶走来。
“李主任,请喝茶。”安之的声音轻柔,茶碗底部压着一张折叠的纸。
李主任接过茶,茶香浮动间,他注意到纸张边缘露出的签名。拿起展开,赫然是当年全体学生和家长的签字同意书,字迹清晰,日期无误。
“这是…”李主任愣住了。
“请您再看看顾岩先生提供的'证据照片'。”安之轻声说,手指指向档案中的一张照片。
李主任低头查看,突然皱眉:“这拍摄日期是…”
“是山洪暴发封山的日子。”若素接过话头,“那天观测站完全封闭,不可能有任何活动。”
李主任沉默了,他仔细对比着日期,脸上的表情逐渐变化。
夜深人静,安之的手机突然亮起。屏幕上,顾岩发来的短信赤裸裸地威胁:“最后通牒:三天内回家,否则技校录取书将寄达。”
安之静静地看着这条信息,然后走向厨房,从柜子里取出一碗星灯茶汤。她将手机浸入茶水中,轻轻搅动几下,然后取出。
屏幕上,奇妙的变化发生了。隐形墨水显现出的文字清晰可见——顾岩与王强遗孀在废弃矿场密谋的偷拍照片,日期就在三天前。
“怎么样?”若素从身后环抱住她,下巴轻轻搁在安之肩上。
安之转过身,两人额头相抵:“他们想切断我的退路。”
若素微笑,从发髻中抽出一支银簪,蘸了墨水。她轻轻掀起安之的衣衫,在她光滑的后背上临摹星图。
“别怕,”若素的声音如同夜风中的叹息,“明天是赶集日,该让证据晒晒太阳了。”
银簪在安之背上游走,冰凉的触感与温暖的话语交织,安之闭上眼睛,感受着星图在她皮肤上成形的奇妙感觉。
集市熙熙攘攘,村民们交易着山货和日用品。突然,人群中央的戏台上,安之的身影出现了。
她站在高处,阳光将她的身影拉长,投射在台下的土地上。安之深吸一口气,展开手中卷起的素绢。
绢布在空中徐徐展开,足有十米长,上面用茜草汁绘制的证据触目惊心:王强工作室的伪造仪器照片,顾岩签收矿业款的收据,二十年前矿工尘肺病的诊断书。
村民们瞬间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聚焦在那长长的素绢上。
就在此时,台下忽然响起清亮的竹笛声。若素站在人群边缘,指尖在竹孔间跃动,吹奏的是安之母亲生前最爱的黄山民谣。
笛声悠扬,引来了远处几个拿着相机的陌生人。安之认出那是省报的记者,她微微一笑,继续展示着手中的证据。
“我母亲和林老师的父亲,用生命守护的不是什么宝藏,而是能拯救无数生命的气象数据!”安之的声音在集市上回荡,“而有人,为了私利,不惜篡改事实,掩盖真相!”
记者们迅速围拢,相机闪光灯不断闪烁。
调查组的问询持续了数日。每次问话,安之都会准备不同的茶。第一天是清茶,象征纯净的真相;第二天是苦茶,暗示真相背后的艰辛。
到了第三日,安之端出了特别的并蒂忍冬茶。李主任接过茶碗,看着水中舒展的花瓣渐渐形成双星图案,手微微颤抖。
“李主任,”安之轻声道,“星光不会说谎。”
院子里,若素将父亲留下的手稿铺满庭院,纸张在阳光下呈现出淡黄色的光泽。安之赤足走在纸页上,帮忙翻动那些需要晾晒的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