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的余温尚未散去,观星居门前的忍冬花架依然散发着淡淡的芳香。安之正在院中整理星象仪,一辆挂着教育局标志的摩托车停在了门口。
“顾安之,林若素,有你们的挂号信。”邮递员递过一个印着红色公章的信封。
安之接过信封,指尖微微发颤。她没有立即拆开,而是将它放在了窗台上,等待若素回来一同面对。
若素从村里的星空学堂回来时,夕阳已经西沉。她一眼就看到了那个醒目的信封,脸上的笑容凝固了。
“来了。”她轻声说,声音平静得出奇。
两人并肩坐在星象台前,拆开了那封挂号信。信纸上的字迹冰冷而公式化:“林若素老师,请于十日内提交师德复查材料,接受特别调查委员会审核。”
月光如水,洒在两人交握的手上。安之的目光坚定而沉静:“我们早就预料到会有这一天。”
若素轻轻点头,指尖轻抚信纸边缘:“这不过是我们星路上的一颗流星,会很快过去的。”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棂,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林俊站在观星居门前,手中捧着一个尘封已久的木箱。
“我找到了这个。”他的声音有些沙哑,“父亲的教学日记。”
若素接过木箱,小心翼翼地打开。泛黄的纸页间,一叠叠家长联名感谢信整齐地排列着。那些泛红的指印,如同星点燎原,见证着父亲教书育人的一生。
“父亲一直相信,教育的本质是点亮星光。”林俊的声音低沉而坚定,“我想他会为你骄傲。”
若素翻阅着父亲的日记,泪水悄然滑落。安之默默地站在一旁,手中握着她刚刚重制的教案——那是被王强毁坏的,若素最珍视的教学笔记。她将若素批注的每一个“优”字都描了金,然后精心装裱起来。
“这是我的复查材料。”安之轻声说,将教案递给若素,“你教会我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如何成为一个有勇气的人。”
午后的阳光透过云层,洒在观星居的屋顶上。一封印着省重点中学校徽的信函被送到了门口。
若素打开信函,里面是一份聘书,附带着家属安置条款。那所学校愿意为她提供优厚的待遇,甚至承诺为安之安排合适的工作。
“这是一个机会。”安之轻声说,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若素没有回答,只是将聘书放在了星象台上,任凭山风轻轻掀动纸页的边角。
深夜,月光如水,若素独自徘徊在观测站旧址。她的影子被月光拉得很长,仿佛在地面上勾勒出两难的选择。
安之循着山路寻来,远远地看见若素正用银簪在青石板上演算着什么。
“留下概率65%,离开概率…”若素的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未写完的公式被夜晚的露水模糊。
安之静静地走到若素身边,轻轻拾起那份聘书,将它折成一架精致的纸飞机。
“跟着风的方向走,我永远是追风筝的人。”安之轻声说着,将纸飞机从观星台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