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她所学习的刀剑拳脚,并不一定真是经过了历代前辈们的千锤百炼,一者,峨嵋派传承至今,不过四代,祖师郭襄就不必说了,一身家传绝学自然称得上千锤百炼,即使她日后自创的绝学,也被她以及风陵师太、灭绝师太三代人反复锤炼完善。但风陵师太执掌门派时研究自创的武功,不过两代人,要说尽善尽美,还真未必。及灭绝师太,这个情况就更明显了,比如她前些年自创的“灭剑”“绝剑”,在芷若看来,固然称得上绝妙,但要说毫无破绽,那就言过其实了。
其次,即使大部分绝学都是经前辈们千锤百炼过的,但指导她们的,也是传统的武学理念和丰富的实战经验。而她呢,虽没有实战经验,但前世十几年的舞蹈学习,也让她比这个时代的人更了解人体构造,更能判定人体动作是否完美、科学。甚至更能找到一套武功动作中是否有不和谐的地方。
除此之外,后世信息社会发达的资讯,也让她虽然无意,却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了很多不知真假、似是而非的致敌理论,诸如什么“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降维打击”“人剑合一”“手中无剑、心中有剑”“心中无剑是至高境界”等等,这些信息确实激发了芷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让她变得“蠢蠢欲动”。
当然,更重要的是,对“内力”的开创性研究,也让她对“内力”的特性有了很多与众不同的认识。
尤其是【藏剑式】的成功,让她更是信心倍增。
于是,芷若在继续刻苦学武的同时,也偷偷的、尝试性的对一些她已经学得比较扎实的拳脚掌法中、她确实认为有“破绽”的招式进行改良。
嗯,应该说,大部分改良都是“无效”的。有的是改良过程中,芷若自己就悟出了当初的前辈们对这一招式如此设计的用意;有的是改良后自我模拟,发现了更大的缺陷;有的是在与同门切磋过程中发现了新的不足之处。
至于余下的小部分,虽算不上失败,但也不能说成功。因为改良之后,确实比自己之前尝过的更优秀,但后来才发现,自己所以为的“有微瑕”的原版,实际上是自己没有学到家、学岔了的缘故,而真正的“原版”,正是她改良后的样子,甚至比她改良后的动作还要尽善。
——怎么说呢,出现这种情况的武功,都是一些非核心武学。这些武学灭绝师太可没那功夫去教导,都是由静玄、静虚这些静字辈的弟子们代为传授。如今只有最核心的武学如“峨嵋九阳功”“四象掌”,以及新研创的武功如“灭剑”“绝剑”,灭绝师太才会根据各个弟子的天资悟性、武功进境等实际情况,一个人或几个人小范围亲自教导。
而且灭绝师太性情峻急,武功教授完之后,总会以一个比较高的标准来衡量弟子们的进境(芷若严重怀疑是以她年轻时的进境为模板,最多打个八折、九折的折扣),如若进境达不到自己的设想,或者弟子后续请教的问题太过“低端”,她就大为不喜。如此,时间一长,弟子们也大多不敢直接向她求教,转而询问大师姐静玄等人。
周芷若虽然蒙张三丰转荐,入了峨嵋派,并拜师灭绝师太,成为四代弟子中的最小师妹。但也正因为她入门太晚,所以最初的很多基础性、非核心性的武功,都是由静玄这位大师姐代为传授的。之后看她悟性不错,进境极快,起了爱才之心,这才悉心教导。
而静玄这位大师姐,入门最早,武功也在四代弟子中数一数二,内功深厚,可以说是灭绝师太以下的第一人,很早就作为灭绝师太的副手,在内处理门派杂务,教导下代弟子修行,对外代表峨嵋派与各门派交往联络,在众弟子中亦颇有威望。
然则有一说一,这位大师姐在武功一途上悟性有限,虽然基本上是灭绝师太之下的第一人,但主要还是靠多年修行积累,下苦功夫。在学习灭绝师太新创制的剑法、掌法时,进境并不出色。她的基础武功都练得很扎实,但一些既不基础、又不是峨嵋派核心武学的功夫,一来灭绝师太没有投入太多精力和时间教导,二来静玄师姐的天分有限,三来以灭绝师太的严厉苛责,估计也不大敢“课后”再请教。所以导致了一些武功没有学扎实,如此,教导给下一代弟子时就难免有个别“瑕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