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综武侠】峨嵋剑仙 > 第19章 倚天剑寒(19)

第19章 倚天剑寒(19)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暗器的研究虽然蹉跎日久且中道受挫,但海量的试验也让芷若对内力的特性掌握越发纯熟,因此后续的一些研究,难度分明亦不下于“百花齐放”,但进展并不算慢。

其中最令芷若得意的就是她自创的借力打力之妙法,名之【流风回雪】。

这也是她自【藏剑式】后最完整的一个成果,“一个半”成果中的那“一个”是也。

这门功法的起始,来自于芷若与同门的日常切磋。某日她突发奇想,若是过招时,对对手打来的掌力,不按常规的举掌相抗,而是将掌力含而不出,塑成“袋”“网”,将对手掌力“兜住”,而后再及时卸掉或是倒转还敌,会不会有奇效?

好吧,比起她在暗器上的奇思妙想,这种借力卸力、借力打力的思路,畅想过的人就多了,而且也不是没有成果。如江湖中流传的“沾衣十八跌”,就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借力卸力的武术,其精髓就是四两拔千斤。

另外,芷若后世广为流传的“太极拳”,所谓的“以弱克刚”“以静制动”的拳理,与借力卸力、借力打力、四两拔千斤等亦有异曲同工之妙。

传说中太极拳是张三丰发明的。但就芷若目前所知,她所认识的那位武林宗师、百岁老人张真人虽然自创武功无数,但还真没有一门名叫“太极拳”的武功。当然,老人家如此精神矍铄,如果某一日武当派的弟子忽然使出一套名为“太极”的拳法剑法,芷若也不会觉得意外。

不过,虽然这一世的张真人还没有创出太极拳,但后世的芷若在练习舞蹈之余,也学习了太极操,后来对太极有兴趣的她还学习了一段时间的太极拳,先学了二十四式的“简化太极拳”,后来又观摩练习了陈氏太极和杨氏太极,当然,这些都只是浅尝辄止,典型的“花架子”。

然而,后世的“花架子”周芷若,来到这个武侠位面后,随着她在峨嵋派习武日久,对武学的理解和经验的增多,对于曾经只学了个套路的“太极拳”的认识也日益增进,感悟日深,也就愈发觉得“太极拳”深不可测,不仅仅是一招一式令人回味深思,其蕴含的哲理也发人深省。

不得不说,站在前人和“后人”的肩膀上,再做创新,真的是容易了很多。一段沉心研究后,芷若便创出了内力借力打力的第二个法门——不过这个法门虽对“沾衣十八跌”“太极拳”有所借鉴,但真正的“拳理”却不是来自这个,而是后世的物理学。

没错,就是光滑体斜面反弹。(斜眼笑)

君不见,二战时的T—34坦克就是采取了斜面装甲,就在实战中取得了将来袭炮弹擦掠反弹出去的奇效。

装甲斜面能反弹炮弹,那她的“内力斜面”能反弹拳脚和内力,也就不足为奇吧?

简单来说,芷若的想法就是利用内力半虚半实的特质,凝内力于掌前,形成一片薄薄的、没有分毫摩擦力的“光滑斜面”。

之后就是根据中学时学到的物理学知识,根据对手攻来的掌力角度,计算斜面的倾斜角度,实现对对手掌力的反弹。

原理很通,但想要实现还有几个难点——

难点一,如何将内力逼出体外,于掌心形成一片受控的内力薄层。

难点二,如何让这片内力薄层变得致密而又光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