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这一次,张无忌伤势更重,挣扎着慢慢坐起,突然间大口鲜血喷出,重新跌下。又过了好一会儿,才颤着身子,又硬生生坐起。
芷若心中一颤,一股敬佩之情在心中油然而生。
她一直将自己所处的世界当做是武侠世界,但对于“武”接触颇多,但对“侠”却一直是缺少直观感受,虽然峨嵋派是名门正派,从师父到诸师姐师兄,也常将“侠义”二字放在嘴上,也有闻某某师姐、某某师兄下山行侠仗义,但所闻事迹,并没有太多感触。直至今日,在昔年的小伙伴身上,她才打心底里感受到何为侠气。
正是“路见不平、挺身而出”“赴士之所厄困”,慷慨而轻生死。理智上,芷若对张无忌想要调解六大派与明教仇怨的行为不以为然,甚至觉得“幼稚”。但情感上,却是由衷的感到钦佩。
而这种情绪,随着他连续倒下又站起的坚持,而愈发浓烈。
这才是真正的侠义吧。
忽然耳边传来蛛儿焦急的声音:“周姐姐,你快劝他别再挨了,你说的话,他会听的。”
之前张无忌中掌倒地,蛛儿便心中大急,连忙跑过去,欲要搀扶,却不想其穴道刚被张无忌解开,血脉还未畅通,竟踉跄倒在他身旁。灭绝师太嫌她碍事,袍袖一挥,将她卷起,向后掷出。芷若心中生怜,上前将她接住,轻轻放落身旁。
这姑娘心忧张无忌,眼见自己的话他不听,人也靠不上,就向芷若求救起来。
只是,她的话又怎样?
当下摇了摇头:“他怎会听我的话?”
却不想蛛儿道:“他心中很喜欢你,难道你不知么?”
芷若哪知她会说出这样的话?她虽有另一世记忆,但这许多年下来,言行举止早就在潜移默化中受此世的影响更多,这就导致她一方面在心中将男欢女爱视作寻常,另一方面当有人直接对她说类似话题时,也会下意识的感到尴尬。
芷若当即羞红了脸,矢口否认:“哪有此事?”
这也是她的真心话,她与张无忌虽是儿时伙伴,但那时两人都小,而且只接触了一两天,彼此根本没说上几句话。此番重逢,固然喜悦,但因为张无忌的敏感身份,也几无交流,连交流都没有,又怎么可能会产生男女感情?
蛛儿道:“真的,周姐姐,求求你,去瞧他伤得重不重。”
芷若听她求得恳切,心中生怜,但终究还是摇了摇头:众目睽睽之下,她一个姑娘家,去看一个被自己师父打伤的年轻男子的伤势,岂不是在打自己师父的脸?说严重些,这跟叛门也没多大区别了。这种事,她如何做得来?
但张无忌处境确实危险。诚然,以她对灭绝师太的了解,最后一般不会下杀手,但凡事难免万一。而且比武之事,谁也难保万全。
劝张无忌退让估计也是够呛。从他刚才的表现看,就知道在这件事上,这个看上去很是随和的少年极有“主见”,拗的很。
有没有别的法子呢?既不伤师父颜面,又能保住被俘明教教众的胳膊和性命。
如果没有张无忌站出来,这件事情会怎么个走向?如何收场?
嗯,最糟糕的是,所有人的右臂都被砍下,甚至如果还不屈服,丢掉性命也不无可能。
但实际上,无论是师父灭绝师太,还是六大派其他人,都没有将这些被俘明教教众都杀掉的想法。毕竟,杀俘一事,在中原文明中,是比较忌讳的。而以江湖义气为准则的武林正道,更是秉承狭义,等闲不会杀俘。
所以,恨魔教如骨的师父,最后时刻也是以点穴手法将所有人俘虏,而不是用倚天剑杀到底。并说“只须出声求饶”,那么“便放你们走路”。
也即是说,如果能保证这些明教教众“无害”(比如屈膝投降),那么各大派不会做屠戮之举。
从某种程度上讲,条件称得上宽大,只要口头上屈服,甚至不需要什么保证,也没有其他惩罚,就可以当场释放。
十分具有江湖特色。
当然了,这些明教教众也不负江湖好汉本色,对明教极是忠诚不说,内部也极讲义气,说要与掌旗使同生共死,那就要同生共死,决不说半个饶字。
以师父灭绝师太的性子,那肯定是不惯着他们啊。
于是刚强对刚强,事情就一路向血腥的深渊极速下滑。
所以,如果能实现对这些明教教众的“无害化”,或者说,给师父一个台阶,事情也许就能得到解决。
她凝眉苦思,忽然瞥见天鹰教三队人众已移近到十余丈外,虽驻步不动,既不上前挑战,也不后撤,总觉得似有所图。
她想了想,向左靠了一步,对着一旁的宋青书低声道:“宋师兄,你看这些天鹰教的人,移过来有一会儿了,却不知道在干嘛,总觉得有阴谋呢。”
宋青书只觉得一股淡雅清香扑面而来,让他不禁心神一荡,心中只想起一个词“吐气如兰”,整个人都有些熏熏然,也没怎么听清少女在说些什么,便下意识的点头附和:“对,对。”
“你看,要不要和我师父说一说,先把这些天鹰教的妖人料理了,再处理这些被俘的锐金旗妖人?”芷若慢慢说出自己的打算:“除魔卫道是何等大事?怎么能跟一个不知哪来的野小子谈什么三掌之约?你说对吧,宋师兄?”
宋青书“嗯”“嗯”了几声后,才反应过来。不过回想了一下芷若说的话,他也觉得颇有道理。只不过,让他去跟灭绝师太说这个……啧,他也觉得牙疼。
芷若察言观色,不失时机的接着道:“或者让殷六叔去跟师父说?”
宋青书犹疑不定,他有心如此,却又生怕少女觉得自己这般少了男儿气魄。可是若自己上前谏言,被灭绝师太断然拒绝,那似乎更伤颜面。
“是小妹失言了。”芷若轻叹一声,便要移步而去。
少女一声轻叹,入宋青书耳中不啻一声雷响,情急之下,他连忙伸手抓住少女的衣袖,见少女目光不豫,这才自知失礼,又忙不迭的松开手,一时之间,名动江湖的“玉面孟尝”竟如一个还没历练过的毛头小子般,进退失据,慌张失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