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桃花流水杳然去 > 第24章 桃花村(一)

第24章 桃花村(一)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桃花村原叫李村,因村里人都姓李,聚居成村,数年来不曾改过名。

又因村子周围种满桃树,三四月山里桃花次第开放,连成一片,如粉色霞雾围绕山间,过路者不知其村名,称赞山间美景时总爱称其为“桃花村”,久而久之,桃花村便顶替李村,成了村子的另一雅名。

元渺并非此处村民,与苏静蘅一样,她自小与李和薪订下娃娃亲,去年年底嫁来此处,从此在桃花村安家,成了桃花村的村民。

初来此处凡事都需要别人照应着,在这里住了几个月,不似刚来时那般小心翼翼,各家各户走了个遍,有了几个能说体己话的姊妹姑婶,丈夫待她极好,日子似乎回到还没成亲之前,一切正处在一个极有奔头却因抹去了新奇感而日渐觉得无聊的时候,偶然得知山脚下那处荒宅来了一对年轻夫妻,便忽然觉得自己成了前辈,心里对素未谋面的那对夫妻生出些许帮扶之意。

同村的山儿哥入城采买时顺便打听到消息,回来传扬一番,仅二十来户人家的小村竟对此生出四五种不同的说法,关于那对阴差阳错成了夫妻又被驱逐在城外的年轻人,众人皆是好奇,自打他们住进山脚那座数年无人问津的荒宅之中,就忍不住从早到晚明处暗处地偷看他们,想方设法打听他们的消息。

十七八岁的女孩子心里没有坏主意,更别说元渺自小长在父母的宠爱之中,成亲之后也未曾与邻里闹过什么矛盾,得大家的帮助与爱护,养成了极为天真善良的性子,见了苏静蘅,与她几个眼神的交流,便认定她是个好人。

知道村里人对他们好奇,总传一些有的没的的话,又知道他们两个初来此处,人生地不熟,恐他们日子难过,或许还要受家里的牵制,走在路上心里挣扎许久,总觉得自己应该找机会主动伸出手“提点”他们一番,恰好遇他们翻了车撒了豆子,便鼓着勇气上去帮忙,与苏静蘅说话,将自己知道的都告诉她,教她怎么跟村子里的人结交。

桃花村里有多少户人家,谁家好相处谁家难相处,谁家事多谁家事少,一会儿的工夫都跟苏静蘅都交代得清清楚楚,更提醒她:“我们村有个三井婆婆,人好,村里人都敬她,各家大事小事有拿不准的也总愿意听她的意见,若遇着解决不了的事,可以找她帮忙,看在她的面子上,无人敢说你们的不是。”

宁知序默默听她们的对话,对那村子里的人有了些许认识,但仍提不起什么劲。

他倒不觉得自己需要和那边的人扯上关系,隔着一条道与半程山路,只有几个月的交集不会深到哪里去,或许见了面点个头打声招呼就是最好的关系,可一看苏静蘅那副认真听讲,时不时请教的模样,又不得不将自己的想法压在心底。

或许她还想多交几个朋友,看眼前和元渺说话的劲头,比整日和他待在一块要高兴的多。

两个女孩子并肩走着,没一会儿就聊熟了,苏静蘅一改刚开始的拘谨,叽叽喳喳地问元渺村子里的事,谁家养的鸡打鸣声最大,谁家房子最好看,谁家中午做饭迟,谁家做饭早,原来她闲来无事盯着对面的村子看,村子里的动静她都记在心里。

元渺一一作答,几句话说完,竟已走到家门口。

苏静蘅望着突然出现的房子陷入疑惑:“这路怎么这么短?”

但元渺只是笑笑,同她挥手作别,临走前不忘对她说:“有空我来找你玩!”

苏静蘅连忙应和,说些请她到家里吃饭的客套话,等着人影从面前的小路往山上去,彻底消失在村子里,她才依依不舍地回头。

宁知序没多问她的感受,一声不吭地将今日买的东西从车上搬下放好,收拾完又主动去烧水,供她擦洗身子,一切做完天色才刚暗,洗去一日的疲惫,两个人在外边看了会山看了会天看了会晚霞。

过后点了灯在堂屋对面而坐,百无聊赖地摆弄着从城里得来的东西,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天。

得了针线布匹,便替宁知序量体裁衣。

有了纸笔墨卷,就教苏静蘅识几个简单的字。

除了她自己已经认识的,最先教的就是自己的名字。

“‘宁知序’,这三个字你要先会写。”

“为什么?”

宁知序磨墨落笔,工工整整写下自己的名字交给她,说,“以防哪日你走不见了,别人问你家住何处,有何亲友,你写不上我的名字,旁人怎么替你寻人呢?”

“话是这么说,可我就算能写出你名字,也不一定能寻到你人。”

“为什么?”

“跑不见的肯定不是我,是你,你以后要是在这儿住着,或者在桃花村住着,就算分开了,我依旧能记得你,除非你一点消息都没有地跑了,故意避着我,不然我怎么会找不着你呢?”

宁知序说:“也是。我若活着,自是会一直在这儿的。”

苏静蘅还是将写着他名字的纸收下,带进屋里,临休息前说好了明日他替她写信,她替他做衣裳,宁知序看她这样子,问她接下来几日是不是不打算往山上去。

苏静蘅说:“不去,若渺渺姑娘来找我的我便跟她去,她若不来,我便不去了。”

能交到一个知心的朋友自然是好的,可是眼下情况特殊,她不想多惹麻烦,这些日子身边只一人伴着能与她说说话就挺好的,其他的,且随缘吧。

-

元渺与李和薪回到家,将今日在城里的见闻说给自家公婆听,恰好隔壁赵琴娘吃完饭同自家男人四处消食溜达到自家门口,一齐将她的话听了去。

她说:“今日回家的路上遇见对面那对新来的夫妻,说了些家常话,路上他们还分了些点心给我们,我看他们两个人都是温顺的性格,不会惹事,交个朋友倒是值当。”

一家人搬了桌子在外,等小两口回来才一块儿吃晚饭,周素娘正坐下,闻言问:“新娘子与你一般大?”

“比我小一岁,过了端午就十七了。”

元渺说着,接过筷子亲昵地抱住周素娘的胳膊,唤道,“娘,我邀她来家里是不是不方便?正巧见了她绣的帕子,看样子是个刺绣的好手,我想找她讨教讨教,改明儿好给你和阿爹做一身新衣裳,若是不方便,我就不邀她到家里来了,到她家去也是行的。”

周素娘被她这样的贴着,脸上笑开了花,也不怕旁人看笑话,忙就贴了回去。

她个儿不高,比元渺还矮些,赵琴娘见了,不由调侃:“瞧瞧,新媳妇进门,倒像亲生的闺女似的,真叫人羡慕。”

周素娘立刻贴的更近些,急忙忙要印证她的话,一边顺着元渺的话说:“去旁人家多叨扰,你自己的事自己做主就成,哪用得着问我们,叫人到家里来,咱家又不少那点地方,至于衣服,我和你爹不缺衣服穿,你自己做自己的就成。”

元渺一听她允了,高兴地抱住她:“谢谢娘!”

两人贴来贴去,又惹得赵琴娘两口子一阵羡慕。

不过幸亏自家有一儿一女,儿子今年十八,到了成家的年龄,但一直没有成家的心思,平日在城里学塾读书,他们也没急着催他。

自己成亲生孩子就比旁人迟些,二十五岁有了第一个孩子,三十八岁又生了个女儿,对待成亲嫁人的事,自是比其他人家开明一些。

女儿年方五岁,还不大懂事,等大一些,像元渺这样能做事,嘴又甜,两口子定是要欢喜到心肝上去,连嫁人都舍不得她嫁。

“你也瞧见他们了?怎么样,有没有打听到他们家那些事?怎么好端端地就把他们扔到山脚下来了,真像传闻说的那样,宁二郎命里不祥?”

李和薪始终没说话,直到他爹问了,才开口,但也只是低着头吃着碗里的饭,顺便挟些菜到元渺碗里,道:“我没怎么同他们说话,那姓苏的姑娘性子不错,与我们家阿渺一样,很喜人,日后若能多走动,陪阿渺说说话也是很好的。至于宁二郎,瞧不出有什么特别的,一般人而已。”

李泊沉吟须臾,点头应道:“渺渺喜欢就好,命里的事说不清楚就不要乱说,咱们村人少,这下子多了两个人,可不得关照着些,明天去找三井婆婆说说这事,正好还有半个月桃花节,看看到时候能不能请他们两个到村里参加桃花宴。”

村里与元渺同龄的女儿家也只有三井婆婆的孙女李良月了,可偏偏那个丫头性格古怪,和别人合不来,即便她对元渺的态度比对其他人好一些,但也只是见面打声招呼的关系,从来不说多余的话。

元渺心里是亲近李良月的,没事会找她聊聊天,她不介意李良月不搭理她,可李泊两口子看着心里总不是滋味。

那姑娘性子不好处,不能叫他们家的人每天用热脸贴她的冷屁股,若是传到亲家耳里,以为元渺在他们村受了委屈那可不好。

元渺不知道阿爹的心思,一听到桃花宴,眼睛瞬间发亮。

三月三桃花宴,她从年前就开始期待了。

说得雅一点是迎春宴,迎春风春雨,祭土地山神,望上天护佑今春到明春风调雨顺天下太平。

说得俗一点就是大家伙聚在一块吃席!

猫狗都上桌,鸡鸭鹅入肚,好酒果酿作饮品,山风鸟鸣当曲声。

若是三井婆婆能肯,叫那对新来的夫妻一块参加桃花宴,那简直好得不能再好了,她这人喜欢说话,有了新女伴,就不用担心桃花宴上孤单。

元渺高兴道:“明日我就去找三井婆婆说说去,她人那样好,肯定会同意,说好了,我就去找阿蘅姑娘,她知道了也一定高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