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静蘅应着元渺的话点头,再偏首,瞧她嘴边沾上了糕点屑儿,伸手轻轻替她擦去。
元渺嘿嘿笑着,话又回到三井婆婆身上。
“三井婆婆六十多岁的时候去宜村办事,回来的路上捡了个孩子,是旁人家不要的女婴,她不忍心让那个孩子葬身山野,便把她带回家养着,起了名字叫良月,当作亲生的孙女,良月姑娘今年刚满十六,比你还小几个月,她心肠好,就是嘴硬一些,村里人好像不大喜欢她……”
元渺不明白,村里人不是不喜欢她,是怕她。
若问起愿不愿意家里有一个李良月这样的女儿,各个都会点头,那丫头聪明,胆子大做事勤快,身上总有一股雷厉风行的气质,又护短,家里要是有这么一个女儿,那简直是积了三辈子的福分。
一个十多岁的女娃娃能撑起半个家很不容易,三井婆婆老了,许多事做不了,如今家里有什么事全靠她担着,村子里的大事,她也能充当判官,说个一二,大家怕她,因为三井婆婆做事还会看着人情咧,她从来不看,不像是地上的判官,像地下的判官!
谁生谁死她自有论断,凡是自己认定的事,不论如何也要找出个因果结论,受委屈的不能白受委屈,犯了错的要吃罚,不然用她的话来说就是“没天理“。
既然天都没理了,那人还要守什么规矩?
人既不用守规矩,那她便翻脸做事,凭自己本事教训人。
谁想被她教训?
都不想!
那丫头是个不死不休的性子,被她缠上那就倒霉了。
元渺说李良月这儿好那儿也好,苏静蘅似乎将她的话都听进心里又似乎没听进,吃完一块桂花杏糕,又从篓子里拿出两块,元渺见状摆手,说:“不用了不用了,我不吃了,今早吃太多了有点撑……”
其实是这糕点的味道有点奇怪。
前天初见苏静蘅分给她吃的时候她便觉得有点难以下咽了,只是碍于她的好意不好意思拒绝。
怎么会有糕点吃起来像灶屋里闷了两年的柜子的味道呢?
她从哪里买的这糕点?这么奇怪的味道竟也能吃得下去!
苏静蘅没多想,说“行”,随后一手拿一个,左边咬一口,嚼一嚼,咽下去,右边再咬一口,吹着山里早风模样十分畅意。
两个人快步往村子里去,山道尽头第一户人家大门紧闭,元渺说这家人出门拜会亲友,过两日回来,再往里去,看见一座极为显眼,被绿藤裹满的房屋,便是三井婆婆的家。
苏静蘅乍一瞧这房子也觉得新奇,毛茸茸的房子她第一回见,路过走近想伸手摸摸那些叶子,但一想叶子里恐怕藏着许多虫,于是手一抖,立刻缩回来。
元渺没看见她的动作,挽住她的手跑到房子正面,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太太正卧在藤椅上晒太阳,看见她们,灰沉的眸子亮了亮 ,但没有其他的动作,只是笑吟吟地冲她们点点头。
苏静蘅不敢说话,好奇地看着她,元渺大大方方上前说:“婆婆!这位就是新来的阿蘅姑娘,我同她到村子里玩,良月姑娘在家吗?问问她愿不愿意同我们一起!”
“她到宜村去了。”
真是不巧,早上起来就没瞧见她人,果然是出去办事了。
“那婆婆你继续歇着,我跟阿蘅姑娘就不打搅你了,继续到村子里逛啦!”
“去吧。”
老太太始终眯着眼睛莞尔瞧着她们,多看了苏静蘅几眼,笑得更甚,年纪大了不爱说话,这模样便是在表示她的友好。
苏静蘅努力咧开嘴角跟着元渺唤一声“婆婆好”,不喘气又接着道一声“婆婆再见”,糊里糊涂就被元渺拉走。
元渺带她到村里就是为了教她认人,也让别人认她,见过面打过招呼便足够了,倒用不着多说什么话,何况三井婆婆喜静,平日大家见了她也不过问声好,不说其他的话。
待会回去再打声招呼,没准回去的时候还能碰上良月姑娘,她上次去宜村回来给自己带了粽子糖,全村只分给她一人,这次一定还有。
苏静蘅还沉浸在刚才的招呼里,听元渺讲了那么多,她还以为三井婆婆是个雷厉风行的人,没想到竟这般温和。
不过后来一想,是她想法太过短浅了,有能力谁都能当家做主,管她爱笑不爱笑呢?
隔壁篱笆边几只鸡一顿一顿地走着,靠近,篱笆里探出两个脑袋,剩下来几个仍低着头做事。
四五十岁的女人聚在一起聊天,看见旁边来人,扯着嗓子笑着同她们打招呼,元渺同苏静蘅介绍,将她放到自己的辈分上,带着她一个一个叫人。
最小的黎三嫂子,焦月娘,长一辈的赵琴娘,沈四娘,还有兰芳婶子。
起早干活儿各个精气神不错,轮流打量着苏静蘅,瞧完不说话,彼此相视一眼,才有人哼笑着说:“渺渺交了新友,可带去给三井婆婆瞧过?”
苏静蘅皱皱眉,看她们的模样,对她的态度不算不友好,但也不算友好,元渺似乎没有察觉,热心带着她同她们说话,扯些不算特别重要的家常。
一阵寒暄过后,元渺带着她要走,黎三嫂子却忽然直起身,锤锤腰腿,不拘小节地冲苏静蘅扬扬下巴,问道:“你没叫你家相公一起来?”
“他暂不来。”
苏静蘅答得简单。
黎三嫂子不接话,往旁边递了个眼神,焦月娘立马操着重重的洛地口音追问:“听说你家相公是宁府二公子,你们怎地住到这个地方来哦?”
“……”
“嫂子问这些做什么?”
元渺刚开口说话就被打断,焦月娘好奇,道:“怎么啦?问问嘛,城里那些事我们都听说过,丫头可怜,听说你家相公不大好,你配他可惜了。”
黎三嫂子努努嘴附和道:“外边传的那些话丫头也听见了吧,我听说算命的大师说你命好,命好的做什么要配命差的?依我看你该配更好的才是,哪天你要跟他和离,留在我们桃花村也好,咱们村里比他好的男人多着呢,对了,琴婶子家阿煦今年也十八了吧?正是谈婚论嫁的好年纪,该找人说亲了。”
赵琴娘笑着,有些嗔怪地瞪她一眼,心说这事扯她家阿煦做什么?
这意思叫她家阿煦去配苏丫头,不说头婚配二婚合适不合适,就是她家不介意,这丫头看着也不大乐意。
人家才成亲几天呀?而且听元渺说他们夫妻两个感情好着呢,听见这话没翻脸就不错了,她怎么还敢往下说。
元渺怎么也没想到几位婶子会这么直接问话,尤其是黎三嫂子,平时说话就这样,没轻没重,看不懂局势,有时候得罪人了也不知道,她劝不住,忙看向赵琴娘,望她能拉着她一点,叫她别再胡说八道了。
“我相公他——”
苏静蘅对着一双双好奇的目光,忍不住瑟缩一下,但很快照着她们的话问回去,“我相公哪不好了?你们见过他?”
黎三嫂子:“没见过,但——”
“听过?可是听是听,见是见,各位嫂子婶婶没见过他怎么能说不好呢?我相公性子好,待我也好,你们若想见他,正巧他手艺好,改日我叫他做些好菜摆桌席请你们去吃饭,他为人怎么样,等见了面你们就清楚了。”
几人面面相觑,苏静蘅继续说道:“嫂子婶婶们对我们好奇是应该的,恕阿蘅直言,外边传的那些话不可信,我们夫妻两个既住到山脚,离村里不过二里地,想见面以后日日都可以见,往后日子长久,许多事要村里担待着,诸位若还没见面就对我相公有偏见,这于我于我相公于桃花村都不是什么好事,既互相不顺眼,挨得这么近,岂不是给彼此添堵?”
“各位婶婶嫂子莫要再信那些无可信赖的传言,宁二公子到底是怎样的宁二公子,日后有的是机会去了解呢,我与我相公也愿意同大家相识,从前那些真真假假的事就且让它过去,我们夫妻俩是想好好在这山野间安家,也真心愿与桃花村的大家相识相交!”
黎三嫂子还要再说话,沈四娘赶紧拉住她,示意她别再说了。
焦月娘笑着说:“你这丫头还挺护你相公啊,看来我们想错了,席不必做,亲近的话暂时说不了多少,等桃花节自然有机会碰上面。好男人,稀奇哩!到时候让我们看看你相公人到底有多好,是不是比咱们村子里的都好!”
众人笑着,赵琴娘点头应和,又冲旁人使使眼色,这事就算揭过去。
元渺松一口气,再看苏静蘅目光里瞬间掺上敬佩之色。
“阿蘅姑娘你千万莫要同她们置气,黎三嫂子就那样,平日说话就总是得罪人,不过大家知道她没什么坏心思,所以从来不会放在心上。”
苏静蘅淡然说:“不会。”
没法子,她想若那些人是在说她的不好,那她一定翻脸,可惜说的宁知序。
和那个老好人在一起几天,她觉得自己也被他传染了,大多数时候情绪平静没什么起伏,只要旁人说他们说得不过分,她都可以当做没听见。
“带我去看你们村的磨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