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说林家被冤死的时候林大郎都二十二了,在大虞朝算是大龄青年,不该没成婚才是。
但书里写被害死的林家九口人就已经不包括她了,更不会有林大嫂。因为林氏冤案突破口在押着林家女眷流放的差役身上,所以明确写了流放路上只有两个女眷和一个未满十六的男孩。
女眷便是吴月皎和周佩宁了,那未满十六的男孩应该是林五郎,这些是对得上的。
可如果林大郎成了婚,先不说有没有孩子,他媳妇应该也在流放名单里才是。
难道是林大嫂没挺到流放的时候就丧了命?那也应该有她的灵位才对。
林安澜思来想去,觉得还有一种可能,林大嫂见势不妙,跑了。
要达成这点并不难,在判决下来之前和林大郎和离,与林家没有关系便可避过这场劫难。最好是林大嫂家里再有些权势,运作一二。
那这个林大嫂是否和现今正要定下的是一个人呢?
林安澜得不到答案。
虽然知道了林易是重生的,但在林大嫂的人选上,他也未必会做出什么改变。
林家人骨子里都是善良的,遭了死难,不想林大嫂被牵连,主动与之和离也是有可能的。
这并不是说林大嫂人品低劣,命都要没了,就算是逼着林大郎签和离书也可以理解。
如果只是这一点,林易未必会做出改变,除非林大嫂还有其它劣迹,抛却林家遭难时离开这一点,做的其他事也难以让林易接受。
林安澜不知道她猜的差不离,在书里找不到答案也就作罢了。
反正有她爹这个重生者在,她也就不用操心未来大嫂是好是坏了。
依她对林易的了解,进门的大嫂不管和原来的是不是同一人,肯定是他认可的。
为了印证这一猜想,林安澜还观察了林易对这件事的态度,是开心的,那就不用管了。
说实话,老爹是重生的对她来说有好处也有坏处。
坏处便是她必须小心谨慎,不能引起她爹的怀疑。好处便是对于未来林家会遭难一事,她没有那么大的压力。
她相信林易会竭尽全力保全全家的。
相比于从书里了解事情始末的她,亲身经历过的林易更清楚个中细节,能做的也更多。而她只需要在必要的时候帮上一把就行。
所以如今林安澜只需要吃吃喝喝读书玩乐就好。
家里现在各项产业经营得很红火,她也不用需要操心生计问题。
现在林安澜已经知道当初她以为家里有点穷的想法是多么愚蠢了。
在大虞朝拥有六百亩地,不遭飞来横祸的话怎么也不会饿死的好吧!
但她明白的有点晚,陶瓷书早已到了林易的手上,青花瓷和红瓷都已经烧出来了,她也不能再要回来。
好在目前看来,她还没被怀疑上。
这天林易吃完饭说起明日要去县城一趟,问几个孩子要不要一起去。
刚好赶到休沐日,几人也许久没去县里了,林易便想带他们去放放风。
林二郎最近总是跟在林易身边,看他处理各项杂事,林易也在慢慢教他,是以他是一定要去的。
林安澜也想去转转,率先举手报名。
林四郎遗憾摇头:“我和三哥约好了明日要和他一起去岳师傅家,便不去了。”
都已经答应了林三郎,不好反悔。
到林五郎了,只见他耷拉个头,无精打采的。
林易问他怎么了,林四郎替他说,原来是最近功课上太过松懈,林智忍无可忍之下取消了他这次的休沐日,林五郎明日依旧要读书,还是林智单独给他上课,想想就可怕。
林易看着小儿子的可怜样有点心软,但这是大哥做的决定,他不敢在这种事上反驳林智,也是爱莫能助。
林易没说话,转而去问周佩宁。
林五郎失望极了,连他爹都不帮他,他明天真的完了!
周佩宁近些天总和吴月皎一起去县城,也不打算去。
于是次日一早,林易狠心无视林五郎渴望求助的眼神,带着林二郎和林安澜坐上马车潇洒离去。
周佩宁好笑道:“五郎,别看了,你爹已经走远了。快去找你大伯吧,不然迟到了还有得罚。”
林五郎一惊,不敢再耽误,赶紧跑去东院接受林智的一对一教学。
周佩宁摇摇头,小儿子太记吃不记打,被教训过后老实一段时间又旧态复萌,类似今天这种情况发生次数太多,她已经从最初的心疼到现在的无动于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