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种田之锦绣荣华 > 第68章 定亲

第68章 定亲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待戚夫人和戚语霜回到梓州,距离过年已没有多少时日。

好在所有定亲所需之物早已准备好,因此即便时间紧促,也并不忙乱。

林家依旧请詹夫人作为媒人,又请梓州有名的官媒提点一应流程礼仪,生怕有哪里做得不对。

先是纳彩,詹夫人和官媒两次登戚家的门,送礼求亲。

接着是问名,拿来两方名字及八字来预测吉凶。

八字合成之后便是纳吉,男方将卜婚吉兆告知女方,正式去女方家里送订婚书,婚约便初步成立。

第四步是纳征,又称过大礼。也就是男方往女方家里送聘礼。先纳聘财而后婚成,经过此礼才算婚约正式成立。

只是这一步重在形式,而不在于数量,因此只需送上几样代表性的聘礼即可,先前送与戚语霜的那支嵌红宝花头金簪就算在其中。

此步之前,都算是口头婚约,遇到不守信的随时可作废,但经过纳征之礼,两家若要取消婚约就没那么容易了,一般不是出现重大变故不可为。

少少的几句话便可介绍完这四个步骤,但具体操作下来却没这么简单。

两家对这门婚事都没不满,也因为拖的时间有点久了,故而原本可以走上一年半载的四个流程十天就搞定了。

这可把两家和詹夫人累得够呛。

原本林家是想把请期这一步也直接过了的,定下婚期剩下就等到日子正式迎亲。

但戚家先有言道要多留女儿两年,今年即将过完,明年加后年算作两年,想将婚期定在大后年。

林智和吴月皎虽着急迎儿媳妇进门,但有女儿的他们也能理解戚家夫妇的心情。

如今早婚已不太流行,尤其官宦之家,男子大都二十岁及冠之后成亲,女子成亲年纪在十八岁左右。

大后年林大郎二十一,尚算适婚年纪。

这段时间与戚家来往较多,他们是很认可戚家为人的。

先前为女儿寻合适的亲事百般挑剔,但一旦确定下来的事若无意外绝不可能反悔。

因此林智和吴月皎商量一番便同意了,因此不着急请期。

林智对林大郎的未来是有一定规划的。

国子监一般六年即可毕业,最久学满九年,待够年份若还没达到国子监的毕业标准便要罢归。

林大郎因守祖母孝耽误一年,今年结束算作满三年。

林大郎信里提及过,如今的博士和助教都很认可他,他预计四到五年即可毕业。

林智便想让他在毕业前申请游学一年,出门见识历练一番。

如果是在大后年成亲,时间刚好对得上。

学得差不多,游学一年,回来成婚,紧接着就可准备国子监毕业考试以及后面举行的科举考试。

林智和林易因为父亲早逝,年轻时只想努力读书早早出仕支应门庭,以解母亲的辛劳。因此未能在少年时外出游学,实为一大遗憾。

如今家里条件不差,不需要林大郎那么早做官,还是趁年少精力充沛也有闲暇多出门走走。

林智的想法和林易不谋而合。

他才不想让林大郎那么早参加科举,到时候做了官被祸乱波及丢了小命可怎么办?

前世林大郎在次年也就是他和林智两对夫妻除服进京的那年就被王氏逼上门成亲。

因为婚后家宅不安宁,林大郎读书总被影响不能宁心静神,又因王氏女极强的控制欲,想要出门远游也未能成行,直至严氏之祸发生的那年,才得了师长认可,予以毕业。

可他还没来得及参加科举,便在秋天的时候受到牵连,斩首于行刑台上。

林易算了算,建议林大郎后年开始游学,远游结束后回家来成婚。

刚成婚不得多留在家里陪新婚妻子?如此拖上一段时间,到严氏之祸的消息传过来,更有理由留他在家不要上京了。

计划是这么个计划,就是不知道未来会不会有什么变故,但不论如何,他是一定要让家人今生平安顺遂,一个都不能有事。

林大郎的定亲之事忙完,已然是腊月二十六,真正的年根底下。

今年的年节,林家湾变化极大,比起去年来更加热闹,家家户户都飘出来浓重的肉香味。

按说因为今年雨水多的缘故,小麦和水稻都有所减产,虽未到大灾的地步,但农户家里都会下意识省着吃用,过年也不会买多少肉。

出了林家湾,其他的村子也的确如此。

林家湾能够与众不同,原因有多个方面。

首先,织缎坊经过一年的发展,已经拥有了近百名织工,村里几乎每家都有人在这里做工。

即便只能织最简单的素缎,一年也不少挣,收入比起往年来多了不少。

除了家里女人们靠织缎挣的钱,村里的蜡烛小作坊也初具规模。

林族长组织全村人农闲时做蜡烛,虽然平摊到每户不多,但也算是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

他们还知道可持续发展,除了采摘村子周围以及附近山里长成的乌桕树,还种了不少树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