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言语之间:黄胖胖的辩论奇遇 > 第97章 第 97 章

第97章 第 97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中能集团总部大楼位于北京朝阳区CBD核心区,这座由国际知名建筑师设计的56层玻璃塔楼,被誉为中国能源产业的"指挥中心"。大楼顶层的战略研讨厅内,"双碳背景下的能源企业转型战略闭门研讨会"正在紧张筹备中。

这是一场规格极高的企业战略闭门会,参与者包括中能集团高管团队、国内六大能源企业负责人、三家国际能源巨头中国区总裁,以及少数特邀学术专家。黄胖胖团队作为唯一的学生代表受邀参加,引发了业内不小的关注。

会前一小时,黄胖胖和团队成员在55层的贵宾休息室等待。透过落地窗,北京城市全景尽收眼底,远处的雁栖湖和怀柔科学城隐约可见。

"紧张吗?"黄胖胖问道,他正在平板上浏览最新完成的演示文稿。

"比上次更紧张,"王梦琪坦言,"钓鱼台研讨会面对的是政策制定者和学术专家,而今天我们要直面企业决策者,这是完全不同的挑战。"

李思源点头同意:"企业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转型中保持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他们需要的是可操作的战略思路,而非纯理论框架。"

赵天成补充:"据我了解,中能集团内部对碳中和路径存在争议。传统能源部门主张渐进式转型,新能源部门则推动激进变革。周院长邀请我们,可能正是希望引入外部视角打破内部僵局。"

黄胖胖沉思片刻:"这提醒我们,今天的发言不能简单重复钓鱼台的内容。我们需要将'韧性能源系统的协同治理'框架转化为企业层面的战略工具,帮助企业在不确定环境中找到最优路径。"

正说着,周明院长推门而入:"各位准备得如何?"

黄胖胖起身相迎:"基本就绪,感谢周院长的邀请。"

周明笑着摆手:"不必客气。今天我有意安排了一些'硬茬子',希望你们不要介意。能源转型是场硬仗,唯有思想的碰撞才能激发真知灼见。"

黄胖胖坦然回应:"我们欢迎挑战。唯有经得起质疑的思想才有价值。"

周明满意地点头:"很好的态度。会议马上开始,我先给你们介绍一下今天的关键人物——"

他打开平板,展示几位重要与会者的简介:"中能集团总经理刘志远,原油气部门出身,对传统能源转型持谨慎态度;副总经理张雪松,负责战略转型,是集团内部变革派代表;还有陈部长,国家能源局规划司前司长,现任集团外部董事,对能源政策走向有深刻洞察。"

"国际嘉宾方面,"周明继续道,"壳牌中国区总裁史密斯、道达尔亚太区副总裁勒努瓦和宝马集团能源战略负责人施密特都将出席。他们代表了不同路径的国际能源转型实践。"

黄胖胖认真记录这些信息,意识到今天面对的是一场真正的思想硬仗。这些企业领导者各自代表不同利益方向和战略思路,如何在众多强势观点中脱颖而出,将是极大挑战。

周明看了看手表:"时间到了,我们入场吧。记住,企业决策者最看重的是落地性和可操作性,理论再漂亮,如果无法指导实践,也只是空中楼阁。"

战略研讨厅内,二十余位能源行业重量级人物已经就座。全景落地窗外,北京城在夕阳映照下金光闪烁,为这场高层对决增添了几分壮阔氛围。

中能集团总经理刘志远在首席位置,身材魁梧,面容坚毅,眼神锐利如鹰隼。他身旁是张雪松副总,瘦削精干,目光中透着改革者的坚定。会议桌对面,三位国际能源巨头高管气定神闲,尤其是壳牌中国区总裁史密斯,一头银发,举止儒雅,但眼中闪烁的智慧光芒昭示着他丰富的全球能源市场搏杀经验。

周明简要介绍议程后,开门见山地切入主题:"今天的核心议题是'双碳背景下的能源企业转型路径'。在开始前,我想提出一个基本前提——全球能源转型已是大势所趋,但路径选择却存在巨大不确定性。尤其对国有能源企业而言,如何平衡能源安全、经济效益和环境责任,是一道极具挑战的战略命题。"

刘志远总经理首先发言,声音浑厚有力:"作为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守护者,中能集团必须保持战略定力。我们不能盲目追随西方去碳化路径,而要走符合国情的渐进式转型道路。具体而言,我们将坚持'三位一体'战略——保持传统能源稳定供应、加速清洁能源发展、深化数字化转型。"

他展示了一组令人印象深刻的数据:"2023年,集团在保障基础能源供应的同时,清洁能源装机占比已达35.2%,数字化转型节约运营成本126亿元。这证明,能源转型不必是'非此即彼'的革命性变革,而可以是渐进式的系统优化。"

张雪松副总表达了不同观点:"我认为,渐进式转型存在'温水煮青蛙'风险。全球能源市场正经历范式转变,新技术、新模式层出不穷。如果我们固守传统思维,很可能错失战略机遇期。应当考虑更加积极的转型路径,尤其是在新能源、储能和能源互联网等前沿领域。"

他引用了一个警示性案例:"想想十年前欧洲传统电力巨头的命运。德国莱茵集团因未能及时转型,市值蒸发超过800亿欧元;相比之下,积极拥抱转型的丹麦沃旭能源市值增长了7倍。历史告诉我们,在能源革命面前,守成者往往付出沉重代价。"

这番话在会场引起明显波澜。刘志远微微皱眉,而国际能源巨头代表则交换了意味深长的眼神。

壳牌总裁史密斯优雅地加入讨论,他的普通话流利而带着轻微英国口音:"两位的观点都有道理,但或许存在第三条路径。壳牌近年来采取的是'动态投资组合'策略——既保持核心油气业务的现金流,又积极孵化新能源业务,同时通过碳中和解决方案链接两者。我们不求走得最快,但求走得最稳。"

他分享了壳牌的具体做法:"我们设立了独立的新能源部门,配备单独的决策权限和激励机制,使其能够像初创公司一样敏捷行动;同时,通过内部碳定价、技术交叉授权等机制,促进传统业务与新业务的协同。这种'结构性分离、战略性协同'的模式,或许值得中国企业借鉴。"

道达尔副总裁勒努瓦迅速跟进,语调中透着法式优雅:"除了组织结构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同样重要。道达尔正在从单纯的能源供应商转型为综合能源服务提供商,通过'能源即服务'模式创造全新价值。例如,我们与工业客户合作,不再简单销售电力,而是提供综合能效解决方案,收益与客户节能成果挂钩。这种模式在中国市场同样大有可为。"

宝马能源战略负责人施密特从用能企业角度切入:"作为能源消费侧,我们对供应商的期望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过去我们只关心价格稳定和供应可靠,现在我们更看重低碳属性和灵活解决方案。到2030年,宝马在中国的生产基地将100%使用可再生能源,这对能源供应商提出了全新挑战。"

会场内,思想的交锋愈发激烈。国家能源局前规划司长、现任中能集团外部董事的陈宏毅此时发言,语调沉稳而富有权威感:"我想从政策导向角度提供一些思考。当前,国家能源战略正在从单纯追求总量增长转向质量提升,从简单的能源生产转向能源治理现代化。能源企业必须顺应这一趋势,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布局。"

他特别强调了几个关键点:"首先,能源安全仍是首要任务,保障基础供应的责任不容忽视;其次,绿色低碳转型是必由之路,但要符合国情、量力而行;第三,数字化、智能化将重塑能源产业链,企业必须前瞻性布局。总之,既不能因转型压力而动摇能源安全底线,也不能因安全考量而放缓转型步伐。"

周明环视全场,然后将目光转向黄胖胖团队:"现在,我想请我们特别邀请的青年学者团队分享他们的观点。这支团队在全国政策辩论赛和国家级研讨会上都展现出超凡的思维能力,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些跳出框架的思考。"

聚光灯下,黄胖胖起身走向演讲台。面对这些能源行业的顶级决策者,他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但内心却异常冷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黄胖胖开门见山,"今天,我想从一个看似矛盾但实则统一的观点开始——在能源转型这场变革中,最大的风险不是转型速度过快或过慢,而是战略同构。当所有企业都沿着相似路径前进时,系统性风险正在积累。"

他展示了一张全球能源企业转型路径的聚类分析图表:"这是我们对全球37家主要能源企业的转型策略分析。结果发现,尽管表述各异,但实际战略路径高度趋同——传统业务维持稳定现金流,同时增加新能源投资比重,辅以数字化转型和碳中和解决方案。这种'多元化对冲'策略表面上降低了单个企业风险,但实际上可能导致整个行业面临'拥挤交易'风险。"

黄胖胖的开场白立即引起了在座企业家的注意。刘志远总经理眯起眼睛,若有所思;史密斯总裁则轻轻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陈宏毅董事放下手中钢笔,全神贯注地倾听。

"基于我们提出的'韧性能源系统的协同治理'框架,我们认为能源企业转型应当超越简单的业务组合调整,构建一种全新的'战略操作系统',"黄胖胖继续阐述,"这一系统包含三个核心要素:断裂带识别与管理、动态能力建设和生态系统协同。"

他详细解释第一个要素:"'断裂带'是指能源系统中可能发生范式转变的关键节点。我们识别了六大关键断裂带——能源生产技术断裂、能源消费模式断裂、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断裂、能源安全边界断裂、能源社会价值断裂和能源地缘政治断裂。每个断裂带都蕴含巨大风险和机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