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黄教授发言结束,全场再次响起热烈掌声。
接下来是讨论环节。各地代表踊跃提问,五位嘉宾耐心解答,现场交流热烈而深入。
湖南代表询问乐清如何解决空域管理问题,陈书记介绍了与空管部门合作建立的"一站式"审批机制;山东代表关心产业引导基金的运作模式,张副市长详细解释了"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具体做法;江苏代表询问人才培养体系,林晓教授分享了校企联合培养的经验......
问答环节结束后,林燕宣布:"下面,我们将进行本次论坛的特别环节——'三年后的反思'圆桌对话。请五位嘉宾就'低空经济发展中的经验与教训'进行自由讨论。"
圆桌讨论开始,话题很快深入到低空经济发展的本质问题。
黄教授抛出一个深刻问题:"三年实践下来,大家认为乐清模式最核心的经验是什么?是否存在一些不足和教训?"
陈书记坦率回应:"最大的经验是'找准定位、差异化发展',避免了资源分散和同质化竞争。最大的教训则是前期对部分场景商业化程度估计过高,造成了一些资源浪费。例如,我们规划了10条无人机物流航线,但目前只有6条实现常态化运营,其余因各种原因运营不佳。"
杨光教授补充道:"这恰恰验证了当初辩论中反方提出的一些担忧。新兴产业发展确实存在不确定性,需要留足试错空间。乐清的可贵之处在于及时调整,将有限资源集中在最具潜力的领域。"
林晓教授分享了更深层的思考:"从产业发展规律看,任何新兴产业都会经历从兴起到泡沫再到理性发展的过程。乐清低空经济发展过程中也曾出现小规模泡沫,如2026年短暂的企业扎堆现象。但政府及时调控,避免了大起大落,保持了健康发展态势。"
张副市长则从区域协同角度补充:"另一点经验是区域分工协作。低空经济产业链长、覆盖广,单个城市难以全覆盖。温州通过'一核多点'布局,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这一点对其他城市群有借鉴意义。"
黄教授点点头:"这些反思非常有价值。实践证明,无论是辩论中正方还是反方的观点,都包含合理因素。真正的智慧在于取长补短、融会贯通,形成最适合本地的发展路径。"
圆桌讨论持续了一个多小时,五位嘉宾从产业定位、政策设计、风险防控、创新驱动等多个维度,对乐清低空经济发展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剖析,为与会者提供了丰富的思想盛宴。
论坛结束后,黄教授邀请林晓、杨光两位昔日的辩手共进午餐。三人来到雁荡山脚下一家名为"云端"的餐厅,这里由无人机配送食材,且能俯瞰山景,正是低空经济催生的新业态。
"三年过去了,你们两位从对立的辩手变成了合作的伙伴,共同为乐清低空经济发展出谋划策,感觉如何?"黄教授笑着问道。
林晓和杨光相视而笑。林晓先开口:"其实挺有意思的。当初辩论时,我站在正方立场强调机遇和潜力;杨光站在反方立场提醒风险和约束。如今回看,两种观点都有价值,关键是如何融合。"
杨光点点头:"确实如此。乐清实践中采纳了我们双方的观点:既保持了前瞻布局的远见,又坚持了审慎推进的态度。这才是最优解。"
黄教授满意地说:"这正是辩论的真谛——不是为了辩论而辩论,而是通过思想碰撞,找到问题的最优解。你们的成长,正是我创办'黄胖胖辩论赛'的初衷。"
三人举杯,透过落地窗眺望远处。几架无人机正在山间飞行,有的载客观光,有的进行巡检,有的运送物资,构成一幅和谐的画面。
"低空经济犹如这片天空,广阔而充满可能。"黄教授感慨道,"不同的地方,会找到不同的发展路径;不同的声音,会汇聚成共同的智慧。乐清的故事还在继续,中国低空经济的未来更加精彩。"
林晓和杨光深以为然。三年前那场辩论的种子,如今已在乐清这片土地上结出丰硕果实。而辩论中激荡的思想火花,也必将照亮更多城市的发展之路。
窗外,雁荡山巍峨屹立;天空中,各类飞行器穿梭往来;地面上,繁华的产业园区车水马龙。这一切,构成了乐清低空经济发展的生动画卷。
三年前的辩论台上,两队选手针锋相对,思维碰撞;三年后的实践中,正反观点融会贯通,相得益彰。如今,乐清已成为全国低空经济发展的标杆,而"黄胖胖辩论赛"也因这个经典案例而载入史册。
这不仅是一场辩论的胜利,更是理性思考指导实践创新的胜利;不仅是一个城市的成功,更是集体智慧推动区域发展的典范。
故事还在继续,未来更加精彩......
【全剧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