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言语之间:黄胖胖的辩论奇遇 > 第293章 第 293 章

第293章 第 293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黄鸣在酒店餐厅吃早餐时,脑海里仍回荡着昨晚三位小企业主的转变故事。他一边喝咖啡一边翻阅笔记本,为今天的辩题做准备:"认知赋能型政策设计的价值与局限"。

正当他沉思时,一个熟悉的声音打断了他:"早安,黄先生。"

抬头一看,竟是黄胖胖基金会董事长黄志远,就是第一天在咖啡馆遇到的那位老人。老人身后站着一位年轻助理,手里拿着几份文件。

"黄董事长!"黄鸣慌忙站起身,"您好!"

"坐,坐。"黄志远微笑着摆摆手,"我可以加入你吗?"

"当然,这是我的荣幸。"黄鸣连忙收拾桌面。

黄志远坐下后,助理为他倒了一杯茶,然后识趣地退到一旁。老人看着黄鸣的笔记本:"这几天收获不少?"

"是的,受益匪浅。"黄鸣诚实地回答,"特别是昨晚和王海伦女士去见了几位小企业主,他们的亲身经历让我对认知干预有了更具体的理解。"

黄志远眼中闪过一丝兴趣:"愿意分享一下吗?"

黄鸣将昨晚的见闻简要讲述了一遍。黄志远听完,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这些案例很有启发性。微观层面的认知突破确实能改变个体命运。但今天的辩题更进一步——如何将这种认知赋能扩展到政策层面?你有什么想法?"

黄鸣没想到会被直接问到观点,略显紧张:"我...我认为认知赋能型政策有巨大潜力,但设计时需要平衡干预力度与个人自由。过于强制的干预可能引发反感,而过于隐晦的干预则效果有限。"

黄志远微笑着点头:"继续。"

受到鼓励,黄鸣逐渐放松:"比如英国的养老金自动加入制度,既保留了选择退出的自由,又通过默认选项引导大多数人做出有利于长期福祉的决定。但这种方法能否适用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还有待研究。"

黄志远抿了一口茶:"有意思的思考。你知道我为什么对这个话题感兴趣吗?"

黄鸣摇摇头。

"因为二十年前,我差点彻底破产。"黄志远的语气突然变得严肃。

黄鸣惊讶地瞪大眼睛。黄胖胖基金会如今是全球顶级慈善机构,很难想象其创始人曾面临破产。

"那是2003年,我的科技公司刚刚上市不久,股价一路攀升。"黄志远回忆道,"我坚信公司价值会继续翻倍,于是拒绝了财务顾问分散投资的建议,还用大部分股票做抵押贷款收购竞争对手。"

黄鸣隐约猜到了故事走向。

"然后互联网泡沫破裂,公司股价在三个月内跌去80%。"黄志远语气平静,似乎在讲述别人的故事,"银行催收贷款,我面临着失去一切的危险。"

"您是怎么挺过来的?"黄鸣忍不住问道。

"一个特殊的政策干预。"黄志远微微一笑,"当时政府推出了一项针对陷入危机的科技企业的纾困计划。与传统救助不同,这个计划有一个认知干预环节——参与的企业家必须接受为期两周的决策偏差教育和风险管理培训。"

黄鸣快速记下这个信息,内心充满好奇。

"那两周彻底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黄志远的眼神变得深邃,"我意识到我的决策被过度自信和确认偏误严重扭曲。更重要的是,我明白了这些偏差不是个人性格缺陷,而是人类思维的共同特征。这让我能够不带自责地审视和调整决策方式。"

黄鸣若有所思:"所以您后来创建基金会,并特别关注认知与决策领域..."

黄志远点点头:"正是。这二十年来,我一直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有更多认知赋能型政策,是否能防止类似危机发生?不仅是商业领域,还包括健康、教育、环保等各个方面。"

黄鸣连忙记下这段对话的要点,突然灵光一闪:"我有个疑问,董事长。认知干预型政策是否存在伦理风险?比如,谁来决定什么是'好'的选择?会不会演变成一种精英主义的家长作风?"

黄志远赞许地看了黄鸣一眼:"这正是今天辩论需要探讨的核心问题。我个人认为,关键在于透明度和选择权。干预的目的和机制应该公开透明,并且永远保留个人的最终选择权。"

他看了看手表:"时间差不多了,我想你会对今天的辩论特别感兴趣。"

黄鸣点点头:"非常期待。"

黄志远起身准备离开,但临走前回头说道:"顺便问一句,你的研究方向具体是什么?"

黄鸣回答:"我正在研究认知偏差如何影响经济决策,以及如何设计干预方法来减轻这些偏差的负面影响。"

黄志远点点头:"有意思的领域。期待听到你更多的思考。"说完,他转身离去,年轻助理紧随其后。

黄鸣坐在原地,消化着这段意外对话。他打开笔记本,记下黄志远的故事和对认知干预型政策的见解,并在页边标注:"政策设计的个人维度——政策不仅是抽象的制度安排,也是影响具体个人命运的干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午九点,辩论准时开始。主持人林教授宣布今天的辩题:"认知赋能型政策设计的价值与局限",并邀请金融分析师李成华进行开场陈述。

李成华走上讲台,他的西装一丝不苟,言谈举止间透露出华尔街精英的自信:"各位早上好。今天我要谈论的是一种新型政策设计思路——不是通过命令和禁止来改变行为,而是通过巧妙设计选择环境来引导更好的决策。"

他首先展示了英国养老金计划的案例:"通过简单改变默认选项——从'选择加入'改为'自动加入但可选择退出',英国养老金参与率从61%提升至88%。每投入1英镑的政策成本,产生了210英镑的社会福利。"

黄鸣记下这个惊人的成本效益比,同时在旁边标注:"默认选项的力量"。

李成华继续展示案例:"新加坡的医疗保险信息呈现方式从复杂表格改为简单视觉图表后,参保率提高23%;美国的能源账单加入邻居用能比较信息后,高耗能家庭平均减少能耗7.7%;德国驾照申请表格增加器官捐献选项,器官捐献登记率提高28%..."

黄鸣快速记录这些生动的例子,在心中勾勒出认知赋能型政策的基本特征:利用人类认知特性,不是强制而是引导,成本低但效果显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