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盛宁姚华录 > 第99章 总分总

第99章 总分总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是来自翰林院的编修肖致中,素以治学严谨著称。

太后娘家人。

“呈上来。”盛闻伸手接过,两卷一同摊开在桌案上,朱砂字迹在日光下红得刺眼。

翰林院听着高大上,但如今翰林院只是个陪皇帝玩的闲散陪同。

诗仙李白也曾获得这个荣誉称号,但没多久他就受不了了,李太白不满足当皇帝的御用诗人,很快便自己辞官了。

肖太后娘家的人为了皇帝算得上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有本事有能力的人在皇帝亲政的那场无形流血斗争中基本死伤殆尽。

剩下的人不是没脑子,就是没有政治上的敏感性,除了肖璧的父亲,安乐公还时不时被皇帝委任一些任务,整个肖家都保持着大猫小猫两三只的状态。

只要肖家老实,皇帝不至于对自己的母家赶尽杀绝,包括肖璧那件事,他都是高高拿起,轻轻放下,让肖璧在刑部大牢里走了个来回就又放了出来。

题目是论府兵制之弊。

两份卷子均以孟子开篇,“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府兵制所谓兵农合一,是使士兵战时为兵,闲时为农,看似“不劳官俸”,实则迫使农户长期承担双重负担。

在均田制的基础上,农民在进行军事训练时都需要自备武器和盔甲。

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均田制遭到极大的破坏,农民失去私产,因此也无法再自备武器,府兵制因此被募兵制取代。

募兵制即武器盔甲均由朝廷支出,农民变成了专职的军人。

孟子所言“恒产”并不是现代的不动产,而是对战国时期井田制之下,百姓对国有土地长久的使用权,并非拥护私有制。

土地是百姓安身立命之本,在府兵制下,士兵因频繁征调荒废田亩,没有固定资产的人思想极其不稳定,什么违法乱纪的事都干的出来。

“无恒产”则“无恒心”,最终便导致了民生凋敝,国家根本动摇。

写完孟子,一人大笔一挥,写“某世家大族”以义庄、族田之名,吞并府兵土地达七万顷,美其名曰“代耕代守”,实则将府兵变为只听从其命令的“兵奴”。

这些失去土地的府兵,战时为某氏卖命,闲时为某氏做工,所得仅够糊口,妻女还要充作绣娘或厨役,为某氏所指使。

另一人写某地府兵张三,为凑够一副铁札甲,竟卖了幼女换钱,最终甲未成而家破人亡。而某氏趁机开设兵器铺,以次充好高价强售,赚得盆满钵满,购买者多为那些走投无路的府兵。

盛闻扫了两眼,不由得讪笑。

这两份卷子肯定都是清华园的考生写的。

第一,他们好像误以为盛闻很喜欢孟子了。

第二,这种用名人名言开篇,然后讲一个社会事例引入自己观点的写作方法,也是他教的。

第三,这总分总的论述方法看上去确实有几分相似。

不如说,这种流水线作文长得不一样才奇怪。

第四,谁特么教你们反反复复在文章里写太史公自宫了?

至少写的不是太史公反复自宫。盛闻不由得掩面,司马迁忍辱负重著史记,扼住命运咽喉的贝多芬…这几个人都写了特么两千年了。

——清华园的学生还不知道贝多芬和海伦凯勒就是了。

盛闻直接翻到最后,“我朝太子曾抚太极殿之梁柱,见梁柱中生有蚁穴,长叹曰:此制非亡于外敌,必将亡于内蛀。”

“太子之语如深夜之灯火,荒漠之绿洲,亦证实府兵制非变不可…”

名人名言+莫名其妙的比喻+强行升华,盛闻捏了捏眉心,乱套公式,零分。

还有,我没说过这话。

我们家房梁上怎么可能有蚂蚁窝,瞎编时也编得有逻辑一点。

盛闻面无表情地将两份卷子推了回去,“孤觉得,虽然结构相似,但这不能说明什么。”

“殿…殿下说的是。”肖致中吞吞吐吐地道,“依下官愚见,此二卷虽结构相似,然事例迥异,论点有别,当算同工而异曲。”

肖致中话音刚落,另有几个阅卷官举手示意,“下官这里也有两份…”

“微臣这里也是…”

盛闻汗颜,他抹了把头上的汗,“都拿给孤,孤交给陛下审阅。”

盛闻也是怕会出现这种情况,才又是誊录又是糊名,没想到还是被发现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