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盛宁姚华录 > 第102章 百口莫辩

第102章 百口莫辩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三月初一 太极殿。

盛闻立在丹墀下,他望着二十五名举子鱼贯而入,手心的冷汗几乎浸透了袖口。

殿试原拟取前十,却因可能的“泄题”,皇帝特意下诏,着三省长官及御史台官员列座监考。

本朝未设尚书令,故而来的是六部尚书。

盛闻几乎是百分之百地确定,策论题目中必有一道,涉及火器。

皇帝秘令工部在京郊设火器营,这次亲耕也是借此阅兵,向四方宵小展示肌肉。

这件事连三品以上官员都未必尽知详情,偏生这十二份卷子个个写得头头是道,也难怪皇帝疑心他提前泄了题。

“殿下瞧着比考生还紧张。”吏部尚书郑良弼凑过来和盛闻搭话,“臣听闻您在陈州领着百姓修运河时,都没见这般忐忑。”

盛闻苦笑,修运河只需防着哪天大雨河堤溃塌,哪里漏了补哪里。

哪像此刻要随时防着十二颗脑袋莫名其妙地落地。

“殿下今天来得早。”御史中丞李崇晦立在一旁,他的话语里颇有点阴阳怪气。

盛闻睨了他一眼,低头扣指甲,“李大人可是困了?”

“臣不困。”李崇晦嘴角抽了抽,他坚持说了下去,“今日殿试二十五人有半数都曾就读于清华园,殿下来得这样早,可是担忧自己的学子?”

“他们不是孤的学子。”盛闻纠正他,“他们是国子监的学子。”

他还能不知道这些御史想干嘛?从他去陈州就开始骂他,过完了年还锲而不舍地骂,简直是劳模。

李崇晦已经算是委婉的了,换了其他几个御史搞不好这个时候已经把唾沫星子喷到他脸上了。

这招盛闻从前见多了。

盛董,您能不能就科举泄题的问题正面回应一下?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盛闻道,“你这样诬陷孤,孤百口莫辩。”

我的回答是无可奉告。

你越是正面回答他,反而容易被对方抓住纰漏,断章取义地搞些博人眼球的新闻,倒不如什么都不说。

“陛下驾到——”

李崇晦还欲说什么,乐声骤起,皇帝身着明黄衮服,在十六名禁卫拱卫下步入殿内。

众人纷纷俯身行礼。

“免礼。”皇帝抬手示意,“诸位学子既入金銮,当知朕设殿试为何。”

“今日三题,皆关实务。”皇帝道,“首题:论兵农分治与屯田制之利弊。次题:若火器国有,当如何防工匠藏私?”

“末题。”

“朕欲开海禁通商,尔等以为当如何设卡征税?”

皇帝话音刚落,殿内便响起此起彼伏的抽气声。

二十五名举子里,有几个瞬间脸色苍白,额头冒汗。

盛闻瞥了眼身侧的几位朝廷重臣,几只老狐狸老神在在,看不出表情的变化。

什么玩意。盛闻心说,我透题是假的,你们透题竟是真的?

“都动笔吧。”皇帝挥了挥手,铜漏翻转,开始“滴答”作响。

荀莲坐在最前排,他面色镇定,铺好宣纸后先磨了半盏墨,才提笔在卷子上工工整整写下题目。

少年手腕稳得很。

盛闻挑眉,他在清华园教过学生们一些面试小技巧,若是进了考场头脑一片空白,可以先按照自己的习惯将所需的文房四宝重新排列,趁这机会顺便理清思路。

这份心性打磨得倒是愈发沉稳了。

“郑大人。”皇帝开口,“提及海禁,你老家郑州,近年可有商船靠岸?”

“回陛下的话。”郑良弼镇定自若地答道,“郑州乃内陆州府,怎会有商船靠岸?”

“哦?”皇帝挑眉,将视线重新投回到众考生身上,“那兴许就是朕记岔了。”

盛闻始终将目光放在最初面色大变的那几位举子身上,其中一人冷汗涔涔,几乎握不住笔了。

不中用啊。盛闻在心中摇头,心理素质未免太差。

铜漏滴到三刻,盛闻听见右侧传来“啪嗒”一声轻响。

循声望去,只见那举子手中毛笔突然坠地,墨汁在地上洇开一团黑影。

这小子从宣旨时就不对劲。盛闻眯起眼睛,并未开口。

所有人现在都把注意力集中在盛闻身上,他便离得远远的,一言不发,看他们还能说出什么花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