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书禾和张书珍除了休息的日子,平时都没法一起上工,除了参与集体的思想教育的时候能碰面,也就是回到知青宿舍能聊上天了。
夏天的蔬菜品种丰富多样。
林书禾和张书珍在自己知青宿舍门口的院子前的自留地里面种了生产队社员送的种子和菜苗,种出来的菜。
自留地里面种了茄子和辣椒,已经可以摘了。还种了几颗西红柿,结的果子也开始转红了,苋菜和空心菜是她们俩主要的绿叶菜。
林书禾还在院子外墙角种了几颗黄瓜和葫芦,现在黄瓜藤和葫芦藤都顺着林书禾砍来靠墙摆放的竹条爬上了院墙,结了不少黄瓜。
连院子里的地上,都被林书禾翻地种了马铃薯。
只要上工出勤了,自己下工和休息的时间,在自留地或者自家院子里种菜,集体不会管的。养鸡鸭,只要数量不多,不祸害庄稼,自家养来吃,也没人会管。
林书禾还打算跟张书珍商量着养三只鸡,分工挖草和蚯蚓来养鸡。
在乡村,自给自足,只要没有战乱天灾,没有剥削,农民自己养活自己是完全可以的。
但是自古以来,农民生产的农产品都不能自己拥有。比如现在,每个生产队都有生产任务。公社每年按计划分配任务,合理种植。
生产队根据分配的任务,完成既定的目标,有一部分产出的农产品要无偿上交,也就是征公粮,“三提五统”。
好在现在合作社时期,装粮食的麻袋是上面的公社统一提供的,不像林书禾小时候,听说村民们自己交公粮的蛇皮袋子要么是自己缝的,要么是买的。
每个生产队,农民们自己的口粮,都是在交过公粮后才分配农民自己的口粮。
比如每年秋收之后,生产队员排队用一辆辆板车拉着一代代稻子、小麦、棉花送到公社去。全国各地的公社都收回个样的农产品,即是实行了几千年的农业税,在二零零六年正式取消了。
之前,林书禾工作的摘的菜、捆好,社员们送到菜站,就是集体可以挣到的工分,按期大队再分配工分给个人。
这些农产品有些送进粮仓,有的计划市场分配。
交完公粮,再另外交到菜站和粮站的蔬菜、鱼、粮食等农产品,才是有工分凭证或者钱。
前几天,生产队里给菜站送过去的青菜和空心菜,顺着水路到市里,按需分配到各处供销社,或者一些工厂学校采购。
本地人的水性比较好,旧社会捕鱼为生的渔民,现在也参加人民公社,他们的工作是养鱼、捕鱼,跟农民一样分工分和钱、粮。
林书禾在河边洗衣服的时候,就见过渔民们捕鱼,也见过养鸭子、养猪的社员。在现在设想未来的发展远景是,以后这些成规模,是人民公社公有的水产养殖工厂、家禽家畜养殖场,参加人民公社的农民,在家门口就业,而且人人都是工厂的主人。
林书禾后来在上海求学,家乡的土地和水河,都是被企业承包私有化经营了。还美曰其名振兴乡村。
将农民生产劳动所得,分出极小一部分给农民,以维持农民的基本生活需要,然后以救世主自居的资本家,是真的造福人民群众吗?
只要有一天,是为了集体的利益工作,而不是供养极个别利益既得者,林书禾就甘愿一直这样工作下去。
然后,林书禾就开始了,边在菜地里工作,边记草本经的生活。
林书禾和唐荷每天下午准时到大队卫生室报道。第二天,在发现林书禾的现代医学的知识涵养之后,沈老爷子就把唐荷的西医教育全权交给了林书禾。
沈老爷子就专心交两个人的中医知识,他先是带着林书禾和唐荷讲了一个月的易经和皇帝内经,二人还没能完全消化,尤其是唐荷,她既要学沈老爷子教的中医,又要听林书禾讲的西医,急的唐荷嘴上长了两个痤疮。
好在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林书禾把自己总结给张书珍的物理、生物、化学知识,也给了唐荷一份。另外也给了唐荷解剖、生理、生化笔记,让唐荷自己看着。
在卫生室,林书禾和唐荷主要是理论联系实践的参与学习。
就在不久前,沈老爷子告诉两人,要带着她们两个人,一起去大别山采药,丢了本《本草经》就让林书禾和唐荷在出发前记熟,别到时候,在山上,什么草药都认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