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人在田地里商讨了一番,杨泊听完后,眼睛一亮“我之前从未听说过这种方法,两位小友可愿回我府上当我的门生,在下自当以礼相待”。
予湫和司雨说了几句,然后爽快的接受了邀请。回府之后,才知道男子是禹洲知府杨泊,杨府不似其他官员的府,院里极其朴素,就连吃时用度也很节省,出行无马车,吃的也是粗茶淡饭。
但予湫和司雨来时,却难得做了一些鱼肉招待,杨泊连声说了几句怠慢,将最好的房间收拾出来,请二人休息。夜里,司雨敲了敲予湫的门,二人在房内交谈着。
司雨说“打听过了,这的知府勤政爱民,旱情时不仅开仓放粮,还一直在找适合北方气候的稻苗,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清官,看来我们找对人了”。
予湫答道“嗯,看得出来,我们对这里不太熟悉,稻苗一事多有不便比起独自培育还是找个熟悉的人带我们好,北方气候干燥,还要劳烦你多下几次雨了”
“好”。
另一边沈季一路已遇到多次暗杀,都被他一一化解,入了京都。京都还是那么繁华,经历了数次更朝换代,岁月已在这座城池上刻下了大大小小的痕迹,但无法更改京都的辉煌。
记忆仿佛只剩下一座空楼,从翻开他们的第一块砖瓦起,就注定了其不同凡响的传奇。
皇宫里混乱四起,在默默等待着救世主的到来。沈季翻身下马,门口的侍卫急忙行礼,他望着那座金碧辉煌的宫殿,说道“京都,我回来了”。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沈季便迅速收拢人心,大家为了保全自己都纷纷倒戈,朝中上下有异议的都被处理干净。
历史由胜利者书写。
离国四年,康王意图谋杀太子被捕入狱,二殿下被流放琼州,余党也被一一处理。
沈季回京都后除了吃饭睡觉,其余时间都忙得脚不沾地,前几日禹州来报,旱情已有所缓解,但盗匪滋生,请京都派人前去支援。
为了竖立在百姓中都威信,沈季主动请缨前往禹州剿灭盗匪,皇帝欣然允许,派五千精兵跟随。
这次去禹州,沈季只调了一百暗卫,盗匪虽不足为惧,但亦不能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