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管事还跟他们说:“你们的待遇可比县里的铺子还好,县里还没食堂呢。”
这倒是真的,县里地方小,可没处让那么多人一起用饭。
自从传根家的萱丫头成了东家,族里人是挤破了头想进来,与他同一年进坊里的堂哥,从前一日只能织一尺半布,现在织两尺也打不住,就怕一点儿情面不讲的莫管事把他辞了。
这可不是没先例,昨天,二房的陈长贵,就仗着自己辈分高,一整天就织了半尺布,莫管事直接拿出《布坊管理条例》指着其中一条给他看。
“未达到最低完成量三日者,辞退。”莫管事一板一眼读给他听。
陈长贵不识字,哪管什么条例,只嚷着:“老子是她陈萱的十二叔公,你把她给我叫来,敢辞退老子,眼里有没有长幼尊卑了。”
莫管事一听,直接叫来几个人,把陈长贵抬出了布坊,一直送到了陈家村,村里好些人来看热闹,指指点点,给陈长贵闹了好大个没脸。
他可不是这种傻子,现在每日织的布越多,拿得钱就越多,每月织布最多的人,还有一两银子的奖励,他现在手脚是麻利得不行,家里那口子对他的态度都好多了。
陈传顺心满意足地吃着红烧肉,只盼着日子能一直这么过下去。
*
莫三喜自从成了陈氏布坊的管事,就在心里暗暗发誓,绝对不辜负东家对自己的看重。
本来只会裁衣的他,来了布坊后,亲自去学习织布的每一个流程,现在只靠自己,就已经能够织一匹完整的布了。
可是莫三喜还觉不够,百衲坊下个月起,就没有旧衣供应,百纳坊和玲珑偶阁的所有布,都只能用陈氏布坊供应的,可陈氏布坊的布料,成本不够低,布料样式也不够多,怎么能保证百纳坊的竞争力呢。
他每日在布坊盯着那些修屋子的人,盼着他们能修快点,这样,他们才能招更多人,买更多的织机。
除了盯着修屋的匠人们,剩下的时间,他都在帮着织布,想着多一个人,多一份力。
这样的拼命还真叫三喜想了个提高产量的法子。
如今的织机,需要用腰部力量绷紧经线,再用手提综,速度很慢,织工腰部损耗也大,莫三喜日日观察、尝试,想了个办法,他叫来陈家村的木匠,让木匠根据他的描述制作一个固定的经轴滚轮,用大石头固定。
又再脚下加一个踏板,用以提综。
这样一来,人只需要坐着,通过脚踩踏板就能完成提综的操作,大大的较快了速度,莫三喜叫一个老织工来试试,老织工也对这个改进赞不绝口。
莫三喜大喜,让木工给所有的织机都进行这样的改进。
又去给陈萱报喜。
陈萱知道不能指望现在的陈氏能满足百衲坊和玲珑偶阁的用量,所以她只让人建造屋子,买新织机,培养新织工,争取早日扩大陈氏的规模。
却没想到竟有意外之喜。
她看着喜悦的莫三喜,不吝夸赞:“三喜哥,你看,我就知道你能行。”
莫三喜嘿嘿的笑着,那个不认可自己的莫三喜好像渐渐离他远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