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5482次列车的车窗结满冰凌花,夏尹桐用指甲在玻璃上刮出一个小孔。窗外是凌晨四点的新疆戈壁滩,雪原在月光下泛着青蓝色的冷光。林清屿的速滑包横在两人座位之间,拉链上拴着程小雨连夜赶制的"辣椒报警器"——用红色毛线织成的迷你辣椒,里面藏着GPS定位芯片。
"还有三站。"林清屿突然开口。她正在往速滑刀上涂防冻油,金属表面倒映出她眉骨疤痕的轮廓——比平时更红,像一道未愈的伤口。夏尹桐注意到她涂油的动作重复了七遍,这是焦虑时才会有的小习惯。
列车员推着餐车经过时,夏尹桐要了两杯热可可。林清屿的那杯被她悄悄掺入抗排斥药粉,药末在褐色液体里旋转出微型漩涡。当杯底沉淀物形成雪花图案时,林清屿突然按住她的手:"下次用蜂蜜遮苦味。"
北方基地的铁门被两米厚的积雪埋了半截。夏尹桐的考古刷扫过门牌,露出"1982年国家重点实验基地"的字样。林清屿的冰刀鞋在雪地上划出深沟,突然撞到个金属物体——是半截埋在雪里的儿童自行车,车把上系着褪色的蓝丝带。
"这是..."夏尹桐的羊毛手套拂过车座,下面压着张冻脆的照片:五六个孩子围坐在雪松模型前,每人手腕都系着编号牌。照片边缘有只大人的手,小指缺了一截。
林清屿的冰刀突然插进门缝。随着生锈铰链的惨叫,铁门洞开的瞬间,数百只蝙蝠从他们头顶掠过。探照灯照出墙上密密麻麻的儿童身高记录,最新一条停留在1999年1月:"S-17第17组,终止观测"。
基地锅炉房的温度比外面高十度。夏尹桐摊开冻僵的《双生》素描本,放在余温尚存的炉膛上烘干。林清屿正用速滑刀撬通风管道,突然掉下本蒙尘的工作日志。
"夏临渊,1998年12月24日。"林清屿的声音像被砂纸磨过,"今日销毁全部活体样本,除对照组17号..."她的朗读戛然而止,因为下一页贴着张心电图——两个孩子的脉搏波形完美重叠。
锅炉突然发出濒死般的嘶鸣。夏尹桐扑过去关阀门时,林清屿从背后护住她,速滑服前襟的拉链在她后颈留下道冰凉的触感。黑暗中,两人交叠的心跳声与锅炉共振,直到应急灯亮起,照出墙上用血写的化学方程式。
"解毒剂配方。"林清屿的指尖描过那些符号,"需要雪松树脂和..."她的声音突然消失,夏尹桐转头看见她盯着自己的耳后——胎记在紫外灯下正发出诡异的荧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