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质档案系统运行满月,苏静带着顾然一起回访了几位老病人,重点查看他们使用系统后的感受和反馈。
第一站是王大爷家。
“小苏、小顾,你们这套系统啊,真是有点意思,”王大爷端着保温杯,乐呵呵地说,“我自己在手机上填着填着,倒觉得身体的事没那么可怕了,好像心里也有底了。”
“那说明您已经开始真正关注自己的身体信号了,”苏静笑着说,“其实医生能做的,就是帮您看清这些信号。”
王大爷点点头,又悄悄问:“我那个睡眠记录上,老是显示我夜里翻来覆去,说明啥?”
“说明您最近可能有点思虑过重,”顾然解释,“系统只是记录,关键还得您自己调整心态,生活上的事别想太多,晚上睡前泡泡脚,效果比药强。”
“嗨,我就知道,小苏你是我半个闺女,小顾啊……也算半个闺女婿了,哈哈!”
苏静脸颊微红:“王大爷,您别乱说啊。”
顾然倒是神色如常,嘴角微微扬起:“王大爷,我负责让您身体健康,苏静负责让您心情舒畅,我们分工明确。”
王大爷眯着眼笑:“好好好,有你们俩,我这心里真是踏实了。”
第二站,是一位长期卧床的老年房颤患者。
这位老奶奶的体质档案曲线显示,她在过去一个月里,体质波动频繁,但整体趋势逐渐稳定。
“我现在一天到晚没事儿干,就坐床上填填表,想起来什么写什么,竟然觉得挺有意思。”老奶奶笑呵呵地说,“前两天我孙子来看我,还问我怎么比他还会用手机。”
“奶奶您这些记录,其实特别有价值,”苏静认真地说,“您不仅是在帮自己,还是在帮我们了解更多真实的身体变化。”
老奶奶拉着苏静的手:“小姑娘啊,你们这年轻医生,就是比以前那些白大褂多点人情味儿。”
顾然站在一旁,眼神微微柔和。
数据记录的背后,其实是一个个真实的人生故事。
回到实验室后,李思源汇报最新数据分析进展:“现在生活事件和体质波动的关联度,系统已经能提前预测60%以上,特别是情绪和睡眠的影响,准确率提升得非常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