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第三件事,用“□□张无忌骗取屠龙刀取出兵法与武功秘笈”的手段,实现个人武功的非常跃迁,从而达到驱除鞑虏振兴峨嵋的结果。这个,芷若真的要好生思量了。
而思量的答案就是,“驱除鞑虏”和“振兴峨嵋”这两个师父的毕生愿望,她会努力去实现,但师父给出的办法手段,她就敬谢不敏了。
至于师父她老人家泉下有知,会不会生气、失望?芷若只能说,生气就生气吧,失望就失望吧。反正走这条路子,她拉不下那个脸。
虽然师父临终前将这件事说得很严重,甚至到了事关天下苍生的地步。但芷若终究不是土生土长、见识有限的小姑娘。她心里很清楚,元末农民起义这滔天巨浪,不是什么野心家鼓动、阴谋家策划的,根本上还是元廷倒行逆施、让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空前激化导致的。而当人民的愤怒变成滔天巨浪后,也不是一个两个所谓擎天玉柱、名帅大将所能挽回的。
在这样的浩荡大势面前,一部兵书、一套武功,顺则锦上添花,逆则不过是螳臂挡车——或能助元兵打赢几次战役,或能刺杀几名义军大将,但那又如何,最多也就是延迟义军胜利的步伐,在亿兆民心凝成的历史车轮面前,终究是碾为尘土。
至于凭借绝世武功振兴峨嵋,这倒是一条可行的路子,但绝不是唯一一条路子。而即使走以武兴派这条路子,也不一定非要去求【九阴真经】。当年郭襄祖师也是一代宗师,以她的家世,【九阴真经】不可能没有看过,然其开山立派,传授的却是她一生融会贯通的武功绝学,这既是她为人骄傲,但也可以看出,在她心中,自己这一身本事,并不比所谓的【九阴真经】差。
所以,以武兴派,若能得到奇遇,固然更好。若不能,沉心钻研自家武学,也未必就弱于人。
总而言之,对倚天剑和屠龙刀,正当的手段她还是会用的,若是有合适的时机,她也不会放过将兵书和武功秘笈取出来的机会,但以□□之,她肯定是不为的。
一面坚决不许自己与人家有私情,一面又要求自己以□□之——这也就是灭绝师太是她师父,但凡换一个人,看她不啐其一口唾沫。
理了一下思绪,芷若心里总算是舒缓了一些。
那么接下来,自己也该站在掌门人的位置,考虑峨嵋派的下步行止。
正常情况,自然是护送灭绝师太遗骨回峨嵋山。
不过,师父给自己布置的任务,夺取屠龙刀,那就不能离张无忌太远,不仅不能离他太远,还要想方设法靠拢过去。
尤其是前天夜里与张无忌夜谈时,她已经得悉当年明教教主阳顶天死前曾留下遗嘱,获得圣火令者,为本教第三十四代教主。而“于此之前,令谢逊暂摄教主之位”。所以,张无忌早已打算好,待救下六大派后,他即赶赴海外,将义父谢逊接回来。
如此,从获取屠龙刀的角度看,她不仅要靠拢过去,而且还要尽快成行,否则,一旦张无忌乘船离开,那这一波机会她将错失。
不过,认真思量后,芷若还是放弃了这个打算。
原因有二。
其一,这个时候去找张无忌,与她峨嵋派新晋掌门人的身份不符。别看她是灭绝师太在众峨嵋弟子面前,宣布她为新一任峨嵋派掌门,合法性十足。但她毕竟是年纪最小的女弟子,对门派也不曾有过什么突出贡献(也就是这次万安寺救人时略出彩了些),这般被突然立为掌门人,很多师姐师兄,心里面大概是不服气的。
而在此威信未立之际,她不去护送师父她老人家遗骨回峨嵋山安葬,反而去寻找什么明教教主,众弟子知道后,会如何看待?
其二,寻张无忌,目的是取屠龙刀,继而使倚天剑与屠龙刀合一,取出兵书和武功秘笈,凭借这两项奇物,驱除鞑虏,振兴峨嵋。但芷若之前就已经想得很明白,驱除鞑虏,克复中原,靠得是百姓举义的燎原之火,而不是一两项奇物。
所以,驱除鞑虏,振兴峨嵋,并不必然要取屠龙刀。完全还有其他的法子可选。
而芷若心中,其实已经隐隐有了些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