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要劳烦师姐。芷若虽有此想法,但派中弟子籍贯如何,性情、武功如何,我多半不知,还请师姐参谋一二。”
静玄当仁不让道:“禀掌门,此番我峨嵋随师父远征光明顶,共有41人,一路战陨、病故,及至眼下,还余36人,包括四代弟子32人,五代弟子4人。其中,籍贯不是蜀地的共有……”
芷若与静玄倾心交谈,静玄也果然毫无保留,有熟悉派中事务的静玄支持参谋,很快便将芷若的一时想法变成了可行的方案。
随后,两人又一起对灭绝师太留在血衣上的剑阵进行了研读推演,静玄亦认为剑阵虽有粗疏之处,但不影响剑阵实战威力,完全可以教导众弟子演习。
于是当天下午,两人便将所有弟子召集起来,由芷若先公布了“血衣剑阵”。
芷若资历浅显,虽然有灭绝师太遗命,但仅凭此能否让众弟子服膺,芷若还是有些担心的。而这,也是她事前先单独与静玄交心的缘故。
不过,她的担忧虽然不无道理,但她明显还是低估了自己在众师姐师兄们心目中的形象。余者不论,只说她那夜孤身犯险,一人一剑挟持敌酋而牵制鞑子烧塔,无论是这份豪情还是侠气,都令人心折。故此,虽然她年轻资浅,也确实有人有依仗资历辈分“倚老卖老”,但若说有人公开质疑其掌门身份,却是没有的。
当然,这也与研习剑阵本身这件事有关,毕竟这是灭绝师太临终传下来的绝版武功,天然存在“政治正确”属性,就算有心人有心挑刺,也不敢在这件事上发难。
“血衣剑阵”,既是灭绝师太的呕心沥血之作,也凝结了灭绝师太和芷若两人的共同智慧结晶,说是“大略而成”,实则已颇为完备,并无什么大的缺漏。
其中的步法方面,灭绝师太听从了芷若的思路,以【四象掌】的步法【四象步】为基础,略作改良,以契合剑阵。
至于剑法,相比芷若主要参考【灭剑】和【绝剑】,灭绝师太身为一代剑术名家,则是博采众长,推陈出新,直接创制了一套新剑法。其剑意与芷若之前的思路一致,但基础剑招更加精练,只有八招,彼此衔接更加自然。而且在基础剑招的基础上,变招更加丰富。如此,既易上手,而变化又多,适应性更强,可谓攻守兼备,威力极大。
剑阵有两种基础组合,分别是四人剑阵、七人剑阵。七人剑阵威力更大,攻守兼备,几无破绽。四人剑阵更加灵活,攻低防高,更适用于以少敌多、以弱敌强。剑阵以七人为基础,可以加倍组合,形成十四人、二十一人、二十八人等大型剑阵,变化更加复杂,但如果习练娴熟,则威力也更可观,甚至不仅限于江湖争斗,若略作变化,甚至可用于战阵搏杀。
此剑阵被灭绝师太命名为【四象北斗剑阵】,无论是以四象步为基础的步法,还是灭绝师太博采众长、推陈出新的剑法,其渊源都起自峨嵋派武功。此时在场众弟子都是峨嵋派中精英,因此理解不难,上手很快。
待众人初窥门径后,芷若便组织了几次模拟比斗,结果令人十分振奋。即使以此时众人对剑阵掌握之生疏,由四名五代弟子组成的小剑阵,就已经是静字辈师太所不能突破的了,甚至四名静字辈师太联手,也不能破这四人小剑阵。至于七人剑阵,即使是静玄、芷若,若不使出【藏剑式】等压箱底的绝招,也要避其锋芒。
有此剑阵,众弟子士气大振,由灭绝师太逝世带来的低落、沮丧、仿徨等负面情绪,也一下子祛除大半。
与此同时,芷若在剑阵创制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在静玄以及苏梦清、贝锦仪等同囚一室的师姐们的议论宣扬中,也被众弟子所知。而由此带来的“众人咸服”、威信初立,却是芷若之前未曾想过的意外之喜。
如此习练三日,众人大略掌握好。而此期间,芷若又按照其与静玄所议名单,依次寻这些弟子谈话,其中性格能力不足、或个人抵触心理太强的,剔除在此。又寻虽籍贯不符但个人意愿强烈的补足,共12人,将作为峨嵋派的外派弟子,三人一组,共分四组,一驻武昌,一驻集庆,一驻定海,一驻汴梁。这四地,既是其中部分弟子的乡梓,又是交通要隘或名城重镇,同时还有与峨嵋派交好的或是上几代弟子下山后创立的帮会门派、佛寺女庵,便于峨嵋弟子长期驻守。
而这些外派弟子要对自己的身份半隐匿,以更适合的身份在明面活动,其职责,首要是探听义军、帮会、官府、元兵的动向消息;其次是了解掌握当地官吏、豪强的“政治倾向”,对不满元廷的、不看好蒙古人天命的、畏惧义军的,要“记录在案”,以备将来拉拢、策反;三是与附近义军接上头,观其心气作为,对一心抗元并爱护百姓的义军,主动襄助合作;四是授权各组组长可以峨嵋名义,对忠直纯良、对鞑子有刻骨仇恨之人,加以考验后,发展为“外门弟子”,以壮大本派力量。
既然是做类似潜伏、策反的“准特工”工作,保密是第一位的。当然了,以峨嵋派的江湖习气以及元廷的腐朽崩塌,所谓的保密,既不可能,也无须达到后世的标准。不过,芷若还是参照后世看过的影视剧、小说之类的“不靠谱”的快餐文娱,硬着头皮拟定了“外派弟子纪律守则”,并与静玄二人,对这十二位弟子,逐个送其离开。而这十二人之分组去向,也只有她和静玄二人掌握。
待十二名弟子都离开后,芷若这才召集众人,公布了上述决定。
其实这几天芷若、静玄两人的动向,有心的弟子都看在眼里。而谈过话的弟子,虽然要求其保密,不要与其他师姐妹兄弟透露,但江湖门派本就不是纪律严明的政治组织,怎么可能真做得到?再加上自昨日起个别弟子的悄然离开,到了此时,大多数人已经知道了个差不多,只不过对事情全貌还不怎么了解。
也因此,芷若召集众人议事时,余下弟子多数都有了心理准备。
但即使如此,当听到芷若说出这个“外派潜伏方案”后,众人还是大为吃惊,一时间嗡嗡然。
不过,虽然议论纷纷,但若说反对,却是一个没有。只能说,作为江湖儿女,打打杀杀什么的,她们都驾轻就熟,但说到组织建设、获取情报什么的,真的是超出了她们的见识和能力范畴,连想都未想过,何谈提出意见建议呢?
更重要的是,就算她们觉得这事“出格”,但在新晋掌门“为完成师父遗愿”的“大义”面前,也说不出半句不是来。
当然,头铁的人还是有的。譬如众弟子中有名的刻薄人丁敏君,忍不住质疑了一句,结果新晋的掌门师妹还没说话,一旁的大师姐静玄就来了个三连问:
“怎么?难道丁师妹你不想实现师父她老人家的遗愿?”
“怎么?难道事情难办,丁师妹你就不办了吗?”
“怎么?师父尸骨未寒,丁师妹你眼中就已经没有师父了吗?”
最后一问一出,丁敏君就“噗通”一声跪下,满头大汗淋漓,连忙叩首请罪。
当下再无一人质疑。
而新晋掌门师妹站在大师姐静玄身旁,一身素衣,不染纤尘,临风玉立,大有弱不胜衣之态,实是惹人怜惜。然而其虽清丽脱俗、仙姿玉色,却萧然有瘦鹤之姿,凛然而生威。至此而后,再无人敢小觑于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