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既为其大胆而吃惊,又下意识的审视其中是否有自己忽略的阴谋,然而思来想去,也不觉得哪里有疏漏。
那就真的是担心我借剑后一去不返,有损峨嵋派声名,但又担心弟子安危,且没有信心护住宝剑,所以才来了个“人随剑走”的“曲线借剑”手段?如此即使将来我将剑夺走,她也可以赌我不会滥下杀手而安然脱身,之后也可以用“力敌不过”来向众弟子解释。
当然,也可能真就是抱着“人在剑在、剑失人亡”的决心,能护一时是一时,若是届时我真的夺剑,就拼却性命以护清誉?
不过,不管是何打算,都对自己有利。金花婆婆想到这里,当下含笑道:“如此也好。乖孩子,你放心,老婆子这点心愿,只要了却,就还你宝剑,定然不做那夺人所爱之事。”
静玄等峨嵋众弟子急道:“掌门不可!”“师妹不可!”
芷若略一摆手,对金花婆婆道:“还请婆婆与我师姐师兄解穴。临行仓促,我亦有派中事务与众师姐师兄交待。”
金花婆婆听后心中大定,能说这样的话,反而证明这小妮子是真心要随她同行,而不是一时蒙骗或故弄玄虚。于是她点了点头,然后走到三个被打中穴道的峨嵋弟子身旁,在每人身上敲拍数下。那几人疼痛登止,停了叫喊,只四肢酸麻,一时仍不能动弹。
芷若则拉着静玄、苏梦清两人走远数丈。
静玄压低声音,急切道:“掌门师妹不可如此!”苏梦清也在旁道:“是呀,这金花婆婆借剑是假,抢剑是真!掌门若去,怕是人剑俱失!”
芷若摆摆手,低声道:“三位师姐师兄受制于人,不如此不足以救人,此其一。”
“众弟子剑阵习练不熟,配合间不乏破绽。若真要与之比斗,恐不如意,此其二。”
“其三,大师姐,你还记得我与你说,师父临终前交待的遗愿吗?”
静玄点头道:“自是记得。”
师父遗愿,我们作弟子的,总要努力去做的……”说到这里,芷若闭口不言,而是以目示意,让两位师姐看看地下。
静玄、苏梦清低头一看,只见芷若的脚前土地上竟多出了两行小字——显然是她在说话的同时,用剑刻画的。
两人来不及佩服小师妹心智之缜密,就被地上的小字惊住了——
“所谓宝刀 或为屠龙
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
苏梦清甚至有些怀疑自己的眼睛,然而她刚下意识的揉了揉眼睛,就见掌门师妹已上前一步站在了小字上,飘逸的裙裾掩住了字迹,而裙摆的小幅摇动,显然是掌门师妹正在用脚擦掉字迹。
相比苏梦清,静玄要好一些,毕竟处理庶务许多年,别的不讲,至少养气的功夫还是有的。
虽然她并不知道藏在屠龙刀与倚天剑内的秘密,但联系芷若刚才提及师父她老人家的遗愿,她自然理解成掌门师妹想要借此机会凑齐刀剑,或能研究出“武林至尊 宝刀屠龙 号令天下 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这句流传许久的江湖传言中的真正奥秘。
这也太冒险了。
不过虽然仍不赞同,但静玄却再说不出劝阻的话来了。
如果为了那三名被点倒弟子的安危而交剑,静玄是断然不同意的。并非她不顾同门手足之情,实是峨嵋声誉高于一切,峨嵋弟子为护宗门何惜一死?
至于众弟子剑阵有瑕,不能阻敌,静玄还是得承认的。但若是她,就算有一线希望也要尝试,哪怕输了也算展示了峨嵋风骨。若是因为事先判断打不过而交剑,她同样是不认可的。
但芷若现在给出的理由,虽然疯狂,但若是成功,的的确确会给峨嵋派带来莫大的利益!虽然近百年来,江湖中尚无一人参透屠龙刀和倚天剑背后的秘密,但也确实是无一人曾把刀剑集齐过!很难说若是刀剑齐备后,就能从中发现奥秘?
但真的很疯狂啊!不仅成功概率极低,而且极度危险!譬如一旦意图败露,不仅刀取不到,连剑也要丢掉,甚至掌门师妹自己,也指不定会被盛怒之下的金花婆婆一掌拍死!
但劝阻的话,静玄却说不出来。
不同于前面那两个理由,那两个理由也很有道理,但总人感觉“过于软弱”。但后面这个理由,虽然也让感觉失之于险,但那种为求奇功而甘冒奇险的锐气和身入虎穴的担当,却也让人油然而生敬畏。
犹豫半晌,静玄只是软弱的说了句“还请掌门师妹三思”。
芷若淡淡一笑,道:“我意已决,师姐毋须再劝。”接着,也不等两位师姐再说话,她又道:“我这次随金花婆婆赴约,不知需要多久,但当今天下鼎沸,我峨嵋却不能置身事外,碌碌无为。我不在期间,请静玄师姐代执派中庶务。此乃第一首要之事,还请师姐顾全大局,不要推脱。”
静玄长叹一声,躬身领命。
芷若又道:“除了之前议定的事情外,还有几件事,须师姐主持。”
“还请掌门师妹吩咐。”
“其一,今日【四象北斗剑阵】初次实战,威力果然不凡,称得上我峨嵋护派神功,还要督促众弟子认真练习。如今师父不在,难免会有宵小趁机试探一二,正需剑阵护持。
“其二,我峨嵋既承郭氏之烈,又有师父临终遗愿,不能仅仅停留在襄助英雄豪杰的层次,还应主动作为。巴蜀自古以来偏居一隅,有形胜之险;蜀中富饶又有‘天府之国’之谓,所以如今中原鼎沸,义军四起,而我蜀地却仍然安定。但蜀地终究不是化外之地,反元浪潮必然会波及蜀地。我峨嵋扎根蜀地,合该利用好这一优势,提前布局,以待天时。”
静玄与苏梦清两人听得两眼发直,见芷若稍有停顿,静玄连忙问道:“掌门师妹之见识实在超卓,只是师姐等人愚钝,一时不能尽明其意。还请掌门师妹直言,需要我等如何去做?”
芷若暗叹了一口气,道:“如此,还请师姐回蜀后,先将众弟子当中籍贯在蜀地的弟子梳理清楚,而后由几位师姐带领孤儿出身的弟子,逐一暗访这些蜀地弟子家族在当地的名声、势力——财力、田土、有无官面上的人物,政治倾向——就是对蒙古人的态度、对小民的态度……等信息,然后将家族有反元倾向、当地声名也较佳的家族筛选出来,将这些弟子列入一个名单,可以叫做‘白名单’,着重培养之。而对甘当鞑子鹰犬、残暴害民的,其弟子列入‘黑名单’,平时要多加观察,多加引导,其余弟子另做一名单,如何?可能办到么?”
静玄与苏梦清对视一眼后,齐声应道:“谨遵掌门师妹之命。”
“另外,我有一故友,是曾经起兵反元的周子旺将军的遗孤,如今也亦长大成人,并矢志复仇,如今已在江西起兵,颇有声势。”
静玄点点头,道:“掌门说的应该是江西义军的首领周嗣业吧,我对他也有耳闻,据说军纪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只是,听说他好像与明教也有瓜葛?”
芷若道:“对,就是他。其父周子旺是明教五散人之一的彭和尚的弟子,其父战死后,他被亲信部将救出,辗转托庇在彭和尚翼下,自然名义上也是明教一分子了。不过他父亲早年拜入彭和尚门下,也是为了举义反元,算不上正宗明教教徒。至于周嗣业就更算不上了,他与明教更多只是名义上的关系。”
“原来如此。”
“师姐,如今天下鼎沸。义军四起,其中十之八九都与明教有关,有的是明教正宗地方舵主、香主发动,而更多的则类似周嗣业这般,假托于明教门下,也是他们抱团反元的一种策略,咱们不能求全责备。只要这些义军真心为民反元,咱们就该一力支持。哪怕是明教系的义军,只要真心反元,在驱除鞑子前也是盟军,我们该团结还是要团结的。”
静玄、苏梦清立即躬身道:“掌门教训得是。”
芷若连忙扶起二人,“两位师姐言重了。嗯,总之,我的意思是,既然咱们峨嵋要投身到这反元大业当中,就不得不习战阵之法。需知这驱除鞑子,最终还是要同这些义军一样,与鞑子在战场上真刀真枪较量过才行。但我们武林人士,终究不通这些。所以,我意师姐你们回宗门前,先到江西一趟,与周嗣业见上一面,留下部分有意愿的弟子,襄助那周嗣业部义军。后续完成宗门整顿后,也可安排几位为人持重谦抑的师叔带队,组织‘白名单’上的弟子,轮流前往周部义军效力。
“此事,周嗣业必定不会拒绝。除了因为他与我交好外,义军固然可与元军正面厮杀,但缺少高端战力。有我峨嵋弟子加盟,在情报侦查、刺杀与反刺杀、小队巷战等方面,都可以令义军如虎添翼。
“如此做,对我们也有诸般好处:一是践行师父遗志,真刀真枪参与这反元大业,也不负郭祖师所愿。二是与部分义军结下善缘,日后若真与明教或其他江湖门派再起纷争,也有所恃。三是趁机了解一下真实战场的情况,为日后我们光复蜀地积累经验……”
“……掌门思虑周详,我等明白了。”
“其三,兵刃、甲胄、粮食等物资,也请师姐多加关注,我知本派资财不丰,此时师姐量力而行即可。”
“是。”
芷若舒了口气,笑道:“就这些了。这段时间就辛苦师姐了。”
静玄与苏梦清欲言又止,最后还是低声道:“掌门此去多加保重。”
芷若点了点头,转身走到已经等得有些不耐烦的金花婆婆身边,温声道:“婆婆,我们走吧。”
金花婆婆见她信守承诺,心情大好,神色愈发柔和:“乖孩子,你跟着我去,婆婆不会难为你。”说罢,伸手一揽,芷若便觉得一股极大的力道拉着自己,身不由主地便腾跃而起,转瞬间,众人方才所在的山坳疏林已在视野中隐入夜色,唯有耳畔还能隐约听到“掌门师妹保重”等告别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