丐帮这两人采取同样的路数,出掌轻柔,以无声为要,谢逊左支右绌,已经接连遇险。这时听到金花婆婆在旁点明丐帮诸人的出招,以谢逊之武学造诣,立即明了于心,更胜过此前的闻风辩位,转瞬间即转守为攻,那郑长老一时不妨,竟被打得连退数步,好在有那季长老在旁相护,这才打断了谢逊的攻势。
这时,那个一直站在旁边没有出手的青年丐帮长老出声道:“金花婆婆,你明着不助谢逊,这口头相助,难道不算么?”
金花婆婆冷冷道:“阁下也是丐帮中的长老么?恕老婆子眼拙,倒没会过。”
那青年道:“在下新入丐帮不久,婆婆自是不识。在下姓陈,草字友谅。”
金花婆婆自言自语:“陈友谅?陈友谅?没听说过。”
那边金花婆婆困惑此人身份,这边芷若却是心头一震。
陈友谅,作为历史上明太祖朱元璋的最大对手,但凡对那段历史有点了解的人,都不会不认得这个名字。
这可是在元末诸路义军中,最有可能与朱玩璋争夺“北伐中原、一统天下”出线权的义军领袖。虽然其在史书上以“阴险狡诈多疑自大”等负面形象居多,而其本人也有杀掉原首领上位的“卑劣行径”,但很难说这其中有多少是“成王败寇”的成分。毕竟,作为成功者的朱元璋,细究起来,也同样有弑其君的“黑历史”。而其在消灭其他义军势力时,也不乏卑鄙之举、行屠戮之事。
但这不妨碍他成为明太祖,也不妨碍后世人们推崇他的功绩。
事实上,像张士诚那样自守一亩三分地,反倒会使元廷获得喘息、恢复元气的机会,继而导致反元义军全面失败的可能。
从这个角度讲,朱陈之间的战争,其实也不能简单定性为“农民起义军间的自相残杀”,而是两个同样拥有一统天下之志的枭雄,角逐那个唯一代表中原百姓驱逐胡虏、恢复汉家河山的资格。虽然结果是朱元璋获得了胜利,但这其中却有相当的偶然因素。
当然,即使不剔除这些偶然因素,以成败论英雄,那么就算陈友谅不如朱玩璋,作为能与他角逐一时的枭雄,也绝对是这个时代数一数二的豪杰了。
这样的人物,芷若哪敢有半分轻视?
当然了,这个武侠位面与曾经的位面学到的历史,肯定是有所差异的。譬如自己后世历史记载的朱元璋,其早年只有当过和尚、讨过饭的记载。而在这个位面,他却早早加入明教,还混成了有头有脸的香主。
至于陈友谅,芷若依稀记得好像曾是个鱼贩子,但在这个位面变成了丐帮长老,好像……也不是不能接受。
至于会不会只是重名?当然不排除这个可能,但也只是不排除。反正,芷若的直觉,就是此陈友谅就是彼陈友谅。
那既然是能成为称霸一时的枭雄豪杰,芷若自然对他大起戒备,可以说是拿出十二分的精神来关注此人了。
不过也正因此,她反而不会像先前那般没有避讳、“坦坦荡荡”的打量了。而是收敛眼神,只留余光保持观察。
而就在芷若这一时失神思索时,场上的比斗又有变化,那郑长老在被谢逊逼退数步后,再站不住脚步,几招之后又被谢逊一拳正中左臂。眼见形势危急,那本已退下的三名丐帮弟子又重新挺刃上场,当下成五打一的局面,谢逊左支右绌,又陷危境。
不过,这一回,金花婆婆却没再继续指点,反而拄杖站在那里,只是微微冷笑。
芷若不知道金花婆婆心里打的什么主意,不过她与谢逊并无交情,峨嵋与丐帮也少有交往,所以,双方死伤如何,于她并无触动。金花婆婆能淡然处家,她同样也沉得住气。
尤其她此番孤身犯险,当然是水越浑越好,这样,她就可以由“火中取栗”变成“浑水摸鱼”了。
然而,江湖上鼎鼎大名的“金毛狮王”谢逊,哪怕目盲,也不需要旁人相助。只听他一声大吼,芷若便见场上黑光一闪,只听嗤的一响,那三名丐帮弟子的手中兵刃登时被斩断,而一齐被斩断的,还有季长老和那三名丐帮弟子的身体,四人齐胸断成八截,四面八方地摔下山麓,而沿途亦洒落脏器和鲜血,场面极度血腥。
五人中,只有郑长老断了一条右臂,跌倒在地,而其背心上还嵌了两粒石子。
至于谢逊,则手提一柄黑沉沉的大刀,昂首站立,威风凛凛,宛如天神一般。
这一下变故来得快极,芷若正心惊肉跳,听到前面的金花婆婆喃喃自语道:“武林至尊,宝刀屠龙!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心中顿时一凛——
原来这就是屠龙刀!
如此锋锐威猛,不愧是与倚天剑齐名的神兵!
那边郑长老一臂斩落,背上又给石子打中,痛得杀猪似地大叫。转眼间,丐帮七人组五死一伤,只余陈友谅一人完好。
只见他脸色惨白,却一边右手略举,左手横摆,一边朗声道:“谢大侠武功盖世,佩服,佩服。这位郑长老请你放下山去,在下抵他一命便是,便请谢大侠动手!”
此言一出,众人尽皆动容,谢逊亦感其义气,遂道:“陈友谅,你倒是条好汉,我不为难你,将这姓郑的抱了去吧!”
不想这陈友谅还来劲了,不走反道:“在下先谢过谢大侠不杀之恩。只丐帮已有五人命丧谢大侠之手,在下十年之内倘若习武有成,当再来了断今日恩仇。”
如此胆色,倒是正合谢逊这种江湖豪杰之士的胃口,不仅没恼,反而应下了此约:“老夫若再活得十年,自当领教。”
陈友谅又抱拳向金花婆婆行了一礼,告了声得罪,就抱起郑长老,大踏步走下山去。
陈友谅这番表现,真的是讲义气,有胆气,真是江湖英雄豪杰作风。只是芷若“先入为主”,一想到此人是日后能割据一方甚至有问鼎天下的枭雄,此刻却如此正气十足,实在是有些不适,总觉得有些违和。
因为这不适感,芷若的目光难免就多了些审视。而也正因此,当陈友谅抱起郑长老后,芷若顿时恍然大悟,看向陈友谅的眼睛也眯了起来。
这厮又是双手右举左横,又是双腿错位,分明是江湖上常见的两招拳脚功夫“狮子搏兔”和“降魔踢斗式”。而他方才的站位,这“踢”的“斗”分明就是那躺在地上哀嚎的郑长老,而要“搏”的“兔子”呢?
芷若妙目流盼,看到站在金花婆婆旁边的殷离。
是了,这要“搏”的“兔子”就是离他最近的阿离。
如此,这陈友谅的打算就昭然若揭了——
首先,假装英雄豪杰,用义气和胆色来投“谢逊”所好,赌他会因为欣赏这股江湖英雄气概而放过他。另一面则做好最坏打算,若是谢逊执意要杀他,那他就一脚踢起郑长老,当作盾牌。然后再抓住殷离,或做人质,或做肉盾,之后再伺机突围。
哎呀!这才是一代枭雄的风采啊!看他如今三十余许,还未曾举义或加入义军,与那朱元璋一样,还未到真正发迹之时,即有如此机心,也难怪日后会成为搅乱天下的群雄之一。
芷若默默目送其离开,其实心中一度有将其机心揭开的打算。但再一想自己的处境和深入此“虎穴”的目的,最终还是按下了自己节外生枝、想要“搞事”的“蠢蠢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