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红的大门缓缓打开,一队队精兵从内鱼贯而出,个个威严肃穆,井然有序地将外面围住。
一群只会埋头读书的人见到这样的场面难免有些犯怵,有的人已然面色发白。
“求见陛下,我等求见陛下。”人群中,有人大喊。
这一喊,将那些想要退缩的人叫醒。
对,他们今日是为江山社稷、黎民百姓而来,为了大齐的伦常理制而来,怎可轻易退缩。
“求见陛下,求见陛下!”
“女子断断不能随意插手朝堂之事,否则前朝便是大齐的最终归宿啊!”
一群人哭喊着,听上去倒是情真意切。
“好大的胆子,竟敢将我大齐与灭国的前朝相比较,是不想要你脖子上的脑袋了?”一道凌厉的女声响起。
众人循声望去,便见城楼上,一身紫衣的和顺公主迎风而立,俯瞰着跪地之人,眉眼间竟是冷意。
“你是谁?一介女流之辈,倒是大言不惭。”又不知死活的人开口道。
读书人,特别是许多眼中只有读书的人,大多都是一根筋的性子,譬如眼前这位不会察言观色的人。
“敢问您是哪一位公主?”有人问,能够站在此处说话,又有如此气度的女子,除了那两位大名鼎鼎的公主,不做他想。
“此乃和顺公主,尔等有事尽可告知,公主必定会为诸位分忧解难。”秦颐一身边的侍卫统领道。
人群中,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他们想要见永安帝,但也知晓皇帝怎是等闲人便可轻易见到的,尤其这样的法子相当于逼迫,相见皇帝更是难上加难。
就在有人犹豫是否要借坡下驴时,只听人群中又有人道:“我们要见陛下,我等求见陛下!”
一句话,又将心思浮动的人拉到现实。
他们本就是因着女子恩科一事而闹得这般声势浩大,而眼前这位就是一力主张的设立女子恩科的人,怎会好生听他们的苦衷。
一时间众人口中高喊面见陛下,竟直接略过城楼上秦颐甄。
秦颐甄见状,倒是老神在在地站在原地,欣赏着这些人面上的神色,为了他们所谓的祖制,竟然也可忽视自己母亲、妻女在制度成立之后所占的好处么?
当真是大公无私啊!
在众人呼喊之时,只见一中年男子起身,直接向不远处放置登闻鼓的楼台而去,人群渐渐抬头,见到这副模样,不少人眼眶发热,口中的喊声更是一声比一声大。
击登闻鼓,必定是有重大冤情,但也伴随着重惩,这位仁兄是用自己的性命来保大齐的伦理啊。
“砰——砰——砰——”鼓声响起,悠悠荡荡传入偌大的皇宫内。
此时坐在龙椅上的永安帝黑着一张脸,看着底下的重臣,沉声问:“诸位爱卿可有什么法子啊?”
以卓相为首的众人低头不语,明摆着就是要让一意孤行的皇帝自己解决问题。
永安帝掩住眸中的情绪,冷哼一声直接起身,不顾众人阻拦往外而去。
卓相嘴上劝阻着,状似无奈般只好跟在永安帝身后向宫外而去。
可只有他自己明白,此刻的他早已不知该如何是好。
他不知今日这群学子如此疯狂的行径究竟是谁的手笔,王家,亦或是成王?
思来想去,成王的可能性最大,毕竟即便与王家离了心,但因着两家的姻亲关系,面上他们还是维持着和平。
可今日之事实在过于突然,明明他早便派人盯着那群人的动向,就怕被有心之人利用给自己惹来麻烦,结果还是没能防住。
如今也只能希望这背后煽动的人不是什么头脑简单之辈,就算办不成事,也不要将他拉下水。
皇宫偌大,待永安帝等人紧赶慢赶来到正门时,那些身子本就羸弱的学子顶着这将近十一月的寒风摇摇欲坠。
只是但他们见到永安帝站上城楼那一刻,或扶或抱还是打起精神,嘴里喊着不可如何如何。
永安帝眉眼阴沉地看着下面跪得整整齐齐的人,除了学子之外,竟还有不少平民百姓,往街上望去,零零落落竟还有不少人往这边赶来。
此刻即便相信女儿们,永安帝心中还是堵着一口气,放在宽大龙袍中的手渐渐紧握,耳边是嘈杂的叫喊声,他深吸一口气,一言不发。
一处不起眼的角落里,卓然抬头看看城楼上那抹紫色的身影,又看看明黄龙袍身边的卓相,最后视线定格在正门下跪着众人身上,嘴角的笑容掩饰不住。
乱吧,再乱点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