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碑的花纹也颇有讲究。”
徐玄策难得评论,当然他也是最懂这方面的人。方砚走到石碑后方,“快来看,这后面还有字,好像是刻着村里的历史。”
原来这青寺村得名于村里最初是有三个和尚,在此地建了一个寺庙,取名为青寺。后来才有人聚居此地,逐渐形成一个村落。村中也有科举考出去的人,发达了特意捐钱修路,重新建了寺庙。
她们几人衣着讲究,长得又相貌出众,还有俩辆大马车。在村口一露面,就有在地里干活的村民,玩耍的孩童看到了。大胆的几个孩子慢慢的凑过来。
小鹿掏出一把麦芽糖,向孩子们招招手。她本就才十三岁,也是个孩童,相对于冯雪出她们这样的大人,小孩自然亲近小孩。其村里的小孩呼呼跑过去,小鹿把糖分给他们。
“我们是来找人的,你们村有个叫青雅的大姐姐,有认识的嘛?”
方斐补充到:“她个子不高,人比较瘦,和我差不多大。”她实在是不知如何描述人,若是描述衣服料子,那肯定有说不完的话。
“她在大户人家做工,每年这个时候回来祭拜家中父母。”
方砚此刻才发现,他所知道的也不太多。好在村里小孩东家跑西家玩的,大人说话也不怎么避讳。有个男娃喜滋滋的吃着麦芽糖,嘴里含含糊糊,“我知道,我奶说她是个扫把星。”
小孩也说不太清楚,这时候已经有大人跑了过来,看自家娃毫无防备的就吃人家给的糖,可是气坏了。上来就揪着孩子的耳朵:“阿毛,生人给的东西,你咋就吃呢!跟你说多少次了,啊,不听话,遇到拐子咋办!”
那阿毛挣扎了下,赶紧跑开,拼命把糖塞嘴里,“我就吃!大壮他们也吃了呢,就在咱村口,我不怕拐子!”说着几个娃呼啦啦跑开了。
年轻的妇人也没有去追孩子,她只是看到马车上刻着的花纹,而没追上孩子的老妇人又返回来。“你们是来找青雅的吧?”
方斐有点激动,“你认识她,她还在村里吗?”
妇人摇摇头,“她走了。”
“你们找那个扫把星?晦气!走走走,快回家做饭去。”
老妇人一副很生气的样子,呵斥了年轻妇人几句,二人就匆匆回村里了。远远的,就看到他们和路上其他村民说了几句,那些人看看这边,又散开了。
“她怎么这样说青雅姐姐呢?”方斐有点难过。她的青雅姐姐可好了。
“方姑娘不必在意他人言语。话虽不好听,但我觉得,青雅姑娘应该真的不在村里。”冯雪出觉得此行不太乐观。
不过她们既然来了,也不能就这样走。
“我觉得,还是要进村里走一趟。”
“也好!”
方砚第一个同意,或许是觉得自己答应的太快,他摸摸头,随即又笑着向其他人解释:“我们来一趟不容易,总要弄清楚,才不算白来,是不是啊,小姑姑?”
方斐点头,“是的呢。”
此时周围皆是田地,地里庄稼收完了,新种的庄稼还没有长出来。此时正午时分,村里炊烟袅袅。还在等几人进村,就有五六个人向他们走来。
为首的高大男子看起来很有威望,五十来岁的年纪,目光炯炯,走路虎虎生威。后面跟着的都是些年轻庄稼汉子。
方砚猛的跳到众人身前,做出防御姿态。“小姑姑你们上车。”
冯雪出示意小鹿和徐玄策也上车,她则坐在驾车的位置。远远的,就见为首的汉子露出笑容。“几位贵客到俺们青寺村,我也是刚听闻。不知是来买粮啊还是买布呢?”
对方的话让满心警惕的方砚愣住了,圆圆的脸上鲜少露出窘迫,“啊”
他回头看向冯雪出, “买布!” 冯雪出跳下马车,笑语晏晏走向前。
汉子自称是村长的弟弟,名叫宋三壮。他们村里有个织布作坊,成品布质量好,价格便宜,有人定期到村里来拉布。而这次对方三个月没来了,村里人有点等不及。为啥呢,秋收已过,都等着布卖了换钱,准备给家里人添些棉衣棉被,好过冬呢。也有人家等着钱到手,趁着农闲,娶亲嫁女的。所以宋三壮听说村口来了辆马车,富贵的很,就想出来碰碰运气。
“竟然是散花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