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让上赶着不意外,只是赵平想不通贾玫如何能顺利把林让过继过来,不过既然贾玫认准了林让,他没必要不给对方面子。
这般想着,赵平对林让愈发客气。
“大爷,这边请吧。”
“多谢赵叔。”
赵平虽不向着她这位太太,不过实在是个可用之人,可用之人就得放在关键地方。
不过,她不大相信林如海人死了,赵平还能对林黛玉忠诚几年,如果要用的话,总该自己手中有点东西。
贾玫将赵平、李作对比一番,初步有了些规划,待赵平回来了,催促其带自己去了林泽家中。
去林泽那边没有什么好私下背人的,至于没有提前通报直接上门,她现今是该被捧着的,能过去就该偷着乐。
和赵平不同,贾玫可不在乎林诤怎么样,一个十岁,还有亲生父母的孩子,远没有林让好用。等他读书中举做大官,她这边黄花菜都凉了。
之所以也定了林诤,一是只认一个嗣子容易丧失主动,二则完全是看在其父林泽面上。
什么性格的人用得对了都能派上大用场,林泽这类人更是。
和林家,不能走得太近又不能断得太开,走近了容易被绕进去,断得太开又会失去林家家族助力。
林家比贾家相差甚远,可终归是有说得上话的人,不然就是被银子闪花了眼也不能跟贾琏叫板。
她们早晚要去京城,若是没了林家几百口人在背后撑着,她和林黛玉就彻底成了贾家的依附,这时候就需要一个桥梁,联通她们和林家。
在林家族人中吃得开的林泽很合适。
认了林诤做嗣子,她们可以尽可能与林家划清界限,只要林泽活着,林家无论如何都会把她们当作“一家人”。
林如海、赵平怕没人能辖制住林泽,她可不怕,利益给到了屁股坐在一边,她还怕对方不反客为主。
于是,打着看孩子名头的贾玫没有见林诤的面,直接和林泽去了书房。
嫂子、小叔子不好单独一室,何况贾玫还是个寡妇,于是进屋后林泽没有关门,赵平和府中管家远远守在外面。
“你家日子过得不错。”贾玫看了看书房布置,开口道,“都说族人日子过得紧,我瞧你这儿宽裕得很。”
“嫂子说笑了,要不是海大哥看重,我也不能有今天这好日子。”
贾玫点头回应。
这话不错,听赵平形容,虽说林如海后期放弃了过继林诤的打算,不过对林泽还是看重的。
或者说,单看能力,林泽是个有本事的。
在姑苏的两个古玩铺子,都是由林泽负责,从掌柜到活计,都是林泽挑选任用,每年铺子收益也是由其代管,年底一同交予林如海。
当然,可以想见林泽和林家族人必然会雁过拔毛。
中间捞多少银子放在一边,重点是捞完之后给林如海报的账,和一般铺子相比收益持平,甚至还略高一些。
林如海不是死板之人,便是不喜对方油滑,也承认对方能力,并且摒除偏见,人尽其用。
“嫂子今日过来是,为了诤哥儿?”
油,但是敞亮。
贾玫再次将人打量一番,摇头道,“说是为他不如说为你。”
“为我?”
“诤哥儿虽好,但你也知道,我出身宁国府,贾家族长,现宁国府当家人贾珍是我亲侄子。
只要认了我做母亲,便是不经科举也能为孩子谋个前程,就如我那侄儿贾琏,连个秀才都不是,如今不也是个五品同知官职。
还有那贾雨村,要不是我二哥贾政,就是正统进士出身又如何?不过是个小姑娘的先生,哪里会有如今的风光日子。
在我们那等人家,读书做学问远不是正途,家里荫庇,真想做官,有的是机会。”
贾玫这话半真半假,在原身和大多人印象中,贾琏、贾雨村确实是两个活生生的例子。
可,照贾玫结合已知信息看,这话也不完全是真的。
贾琏再不济父亲是正经的一等将军爵位,自己也有些达官显贵的交际圈,而贾雨村若是没有进士出身,没有曾经的从官经历,贾政也谋划不过来知府的位子。
她这儿信息齐全心里有底儿,林泽那儿可不知道具体什么事儿。
如贾玫所料,林如海那支祖上有爵位,林家其他支可没有那样的出息,林泽没经过真正的大富大贵,也没法判断贾玫之话真假几分。
真真假假,他分不清楚,也不必分清楚。
重点林泽听出来了,贾玫这是明确了自己的态度,她不是非林诤不可。
或者说,她不在乎林诤本人如何。
林诤是个不可多得的好孩子,可当其最大的优势对方不在意时,这优势就算不得优势了。
林泽一向对自己的小儿子寄予厚望,希望靠他在族中扬眉吐气,林如海生前都想过继过去,何况如今人没了,孩子不会叫别人爹了。
将来能不能考中进士,过继都利大于弊,光是那大几十万的东西,都足够他们几辈子不愁了。
不过来了就是有得商量,两相情愿的事儿,他也没必要姿态太低了。
林泽沉默片刻点头笑道:“嫂子身份贵重,自然不是我们这等小门小户可比,只是不知既然如此,嫂子此行是?”
“跟你做个两赢的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