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敏没有放弃,她深知,要真正打动段蓉,得找到一个能触及她内心深处的办法。她开始像一位细心的侦探,仔细观察段蓉的言行举止,试图从她的生活细节中找到突破口。她留意到段蓉虽然嘴上总是说要离开,但在给学生上课时,依然会认真地准备,眼神中也会流露出对学生的关心。这让肖敏看到了一丝希望,她坚信,段蓉内心深处对教育还是有热爱的,只是被现实的困难暂时蒙蔽了双眼。
思来想去,她终于决定带段蓉去见一个人——肖彪。肖彪是一位参加过朝鲜战争的老志愿军,他与段蓉牺牲的爷爷还是战友。当段蓉跟着肖敏来到肖彪家时,心中满是疑惑,她不明白肖敏为什么要带她来见这样一位老人。一路上,段蓉的脑海里不停地浮现出各种猜测,这个老人到底和自己有什么关系?肖敏又为什么如此神秘兮兮地要带自己来见他?
肖彪坐在院子里的老藤椅上,虽然年事已高,身体也不再硬朗,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皱纹,但眼神中依然透着坚毅,那是经历过战火洗礼后独有的光芒。他看到段蓉和肖敏来了,热情地招呼她们坐下。随后,他缓缓开口,声音略带沙哑,却充满了力量,向段蓉讲述起了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
“那时候,天空被战火染成了暗红色,炮弹不断地在身边爆炸,土地都被鲜血染红了。子弹呼啸而过,死亡随时可能降临,但战士们没有一个退缩。”肖彪回忆起当时的场景,眼眶不禁湿润了,思绪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残酷的战场。“你的爷爷,为了掩护战友,毅然扑向了敌人的枪林弹雨,他的身影在那一刻是那么的高大。他大喊着‘为了祖国,为了人民’,然后就消失在了那片硝烟之中。”肖彪的声音有些哽咽,段蓉的眼眶也渐渐红了起来。
肖彪接着说:“当时我们心中只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就是保卫祖国,让子孙后代能过上安稳的生活。哪怕前方是刀山火海,我们也毫不畏惧。我们在冰天雪地里埋伏,冻得手脚失去知觉,但没有一个人吭声。我们知道,我们身后是祖国和人民,我们不能退缩。”
肖彪残废后,从部队转业,本可以安排在城里养老,享受安逸的生活。城里有舒适的住房,有完善的医疗设施,还有丰富的娱乐活动。可他却坚持要回到农村,他说,自己是从这片土地走出去的,根在这里,要为家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回到农村后,他积极参与村里的建设,帮助村里修建道路,改善农田灌溉设施。他还担任了学校的校外辅导员,经常来到学校,用自己的经历和精神激励着孩子们。他给孩子们讲述战争的残酷,让他们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讲述志愿军战士的英勇事迹,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听着肖彪的讲述,段蓉的内心被深深震撼了。她想到了自己的爷爷,那个为了国家和人民英勇牺牲的英雄,他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和人民的幸福。又想到了眼前的肖彪,他放弃了城里的舒适生活,一心为家乡奉献。他本可以在城里安享晚年,却选择回到条件艰苦的农村,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而自己,却因为学校条件差、离家远就想要离开,和他们比起来,是多么的渺小和不懂事。她的心中充满了愧疚和自责,同时也涌起了一股敬佩之情。她的内心开始了激烈的挣扎,自己之前的想法是多么的自私和短视啊,这些英雄们为了国家和人民可以付出一切,自己却因为一点困难就想要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