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周一上午不出例外又是例会。
艾绒昨天忙了一天,晚上送走闻意雾后,她又熬了会儿夜把工作做完。
大会气氛沉闷,艾绒垂眸看着腿上摊开的笔记本,偶尔在上面记些什么。
感觉过了很久,艾绒看了眼会议室正中挂着的钟表,又过了中午十二点。
大抵是领导也觉得时间差不多了,他清清嗓子,终于把今天会议的最后一项议程说了出来。
身旁打着瞌睡的葛晓晓在听到自己名字被念到的时候一个点头,醒了。
走出会议室,葛晓晓一反常态,她一路都很平静,直到身边的老师们都散的差不多了,她才巡视一圈,最后很疲惫的对艾绒说:“师姐,这就是当初学院破格录取我的原因吗?”
艾绒侧过头看着葛晓晓。
“破格录取?”艾绒问她:“你不符合招聘条件吗?”
“不是啊,”葛晓晓难得有些蔫了,她说:“虽然我符合,但是……”
她叹一口气,说:“但是她们大多都是博后,而且成果也比我多。”
艾绒知道葛晓晓虽然平时看起来挺没心没肺,但她内心深处其实还是挺在意自己的“学阀”身份的。
洛大哲学院招聘讲师的最低学历要求是博士研究生及以上,葛晓晓符合要求,但当她从一众博后里厮杀入围后,她又很难不怀疑这个机会是不是自己的姓氏带来的。
就比如刚才,院领导在会上特意点了葛晓晓的名字,目的便是为学院日后举办的名家交流会铺路。
试想,如果洛大哲学院第一期便请到了这个行业的顶尖学者,那他们这个活动的知名度以及含金量将会大大提高,且有这位重量级嘉宾打头,日后他们根本就不愁别的专家不来。
艾绒理解葛晓晓的想法,但她却觉得没必要在这种事情上纠结。
“那你自己问心有愧吗?”艾绒直截了当的问她。
“当然没有了!”葛晓晓的疲惫瞬间被自证需求替代,她的声音一下提高,振振有词道:“无论是我发的论文,还是申的项目,亦或是求职,我从来都是靠自己的。”
“当初我选哲学系,我妈就已经言辞严厉的给我打过预防针,说绝不会在这种小事上败坏自己的名声。”葛晓晓越说越觉得委屈:“而且你们都觉得我或许有很多资源,但事实上呢,我每年见我妈的次数还不如她见学生的次数多,而且她一忙起来经常十天半月的都不回我消息,有时我甚至想当她的女儿还不如做她的学生。”
“那就是了。”艾绒听完之后颇为理解的点点头,葛老师无论是对女儿还是对她们这些学生,从来都是高标准,在她那从来都没有走后门一说。
“既然你问心无愧,那你还需要谁对你予以肯定性的评价呢?”艾绒将问题又抛给葛晓晓。
艾绒懂葛晓晓,她知道葛晓晓就是希望能有个人明确的肯定她,但她却找不到那个人。
很多时候,人总是会不自主的失去主体性。仿佛只有别人的评价才是正确、中肯的。
但实则却不是这样的。
叹一口气,艾绒再次将关注点重新聚焦于事情本身,无目的的内耗只能将人一点点拉入虚无主义,她问葛晓晓:“你觉得邀请这些专家来开讲座是件轻松的事情?”
“当然不容易啊。”葛晓晓叹气。
“那你还觉得自己是被破格录取的吗?”艾绒问她,“每个行业细想起来其实都是一个小社会,科研圈也不例外。学院要发展,要拿荣誉,能力固然重要,但“朋友圈”同样必不可少。”
“洛大哲学系已经很多年没有出过杰出学者了,如果不是为了谋求发展,它今年是绝对不会下血本一下扩招四位老师。”
葛晓晓一直以来都在躲避关系网,她当时选择来洛大哲学系的一个原因便是这里没有熟人。
可如今换位一想,最缺的东西在某种程度上也许是最需要的。
她聪明,很快就明白了各中缘由。
今年招来的四位老师,每一位都师出名门,背后有庞大的关系网。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她们刚入职,学院便开展了过去从来没有举办过的学术论坛与名家讲座的原因。
见师妹想通,作为师姐的艾绒松了口气,她看了眼时间,开口道:“老师那边我来邀请,剩下的我们随后再商量,如何?”
“不用了师姐。”葛晓晓冲她感谢的笑笑,她说“我妈那边,我想去试试。”
艾绒听完理解的点点头,之后她拒绝了葛晓晓一起吃饭的提议,抬步朝校门口走去。今晚要去见闻意雾的父母,她不能空手去。
通过闸机,艾绒准备去学校附近的商场。洛大地理位置不错,位于市中的繁华地段。
但刚走没几步,身后就传来开车门的声音。
艾绒最近对这些小动静有些应激了,她心想应该不会吧,结果转过身就看到了车门后站着的闻意雾。
艾绒:“……”
阴魂不散了是吧。
“好巧啊学姐。”闻意雾单手将墨镜上推别至脑门,随后一双忽闪忽闪的大眼睛就露出来,笑意露出,她歪过头问艾绒:“你去哪呀,我开车送你。”
天气晴朗,温暖耀目的阳光大面积的撒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