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的晨光穿过百草园的窗棂,在青石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姜小满站在药圃前,指尖轻抚着一株刚抽新芽的血竭苗。这株来自南疆的珍稀药材,经过三个月的精心培育,终于在北方的土壤里扎下了根。
"先生,记录做好了。"栓子捧着竹简走过来,声音比半年前洪亮许多,"昨日的生长数据比前日增加了三分。"
姜小满接过竹简,看着上面工整的字迹,不由露出欣慰的笑容。这个曾经瘦弱胆怯的男孩,如今已是百草园最优秀的学生之一。
"做得很好。"她揉了揉男孩的头发,"去帮周婶准备今天的药膳课吧,记得把新收的茯苓带上。"
栓子眼睛一亮,小跑着离开了。姜小满望着他雀跃的背影,忽然想起小草离家去太医院那天,也是这样蹦蹦跳跳地奔向新的人生。
"想那丫头了?"阿婆的声音从身后传来。老人手里挎着个竹篮,里面装着刚摘的嫩桑叶,"昨晚收到信了,说是通过了太医院的初试。"
姜小满接过竹篮,桑叶的清香扑面而来:"这么快?她才去了两个月啊。"
"信上说,多亏了你教的那套穴位按摩法。"阿婆笑得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了,"太医院的考官们都惊着了,说从没见过这么精准的手法。"
两人正说着,园门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苏娘子骑着她的小毛驴风风火火地冲进来,腰间铃铛叮当作响:"小满!快看谁回来了!"
阳光下,一个熟悉的身影站在百草园门口。小草穿着太医院的浅青色学徒服,头发挽成了简单的发髻,身量似乎比离家时又高了些。最令人惊讶的是,她身边还站着三位同样装束的少女。
"小满姐姐!阿婆!"小草飞奔过来,一把抱住姜小满,又转身扑进阿婆怀里,"我想死你们了!"
姜小满感觉肩头一阵湿润,这才发现小姑娘在偷偷抹眼泪。她轻轻拍着小草的背,就像三年前那个雨夜,阿婆拍着她的背一样。
"这几位是......"
"哦对!"小草连忙擦干眼泪,拉过身后三位腼腆的少女,"这是我在太医院认识的同学。听说咱们百草园招女学生,特意跟我回来看看。"
三位少女中,最年长的叫文茵,父亲是县城药铺的伙计;圆脸的叫惠娘,家里开豆腐坊;最瘦小的叫兰儿,竟是个无父无母的孤儿。
"兰儿可厉害了!"小草骄傲地介绍,"她鼻子特别灵,闭着眼睛都能辨出三十多种药材!"
阿婆闻言,立刻拉着兰儿的手嘘寒问暖。姜小满却注意到,文茵一直盯着药圃里的血竭苗,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
"感兴趣?"姜小满走到她身边问道。
文茵点点头,声音轻柔却坚定:"家父常说,南方药材北种是医家难题。没想到先生竟能成功......"
"想学吗?"姜小满笑着问,"我可以教你。"
少女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像夜空中突然被点亮的星辰。
小草回来的消息像春风一样传遍了全村。傍晚时分,铁匠带着新打的一套铜制药具来了,周婶拎着刚出锅的茯苓糕,连赵老大都让媳妇送来一篮子新鲜鸡蛋。
百草园的院子里摆开了三张大桌,众人围坐在一起,听小草讲述太医院的见闻。
"......最厉害的是孙院判的针灸课!"小姑娘手舞足蹈地比划着,"他让我们在冬瓜上练习,说什么时候能一针穿透瓜皮不伤瓜瓤,才算入门。"
阿婆听得入神,连手里的针线活都停下了:"哎哟,那得多难啊......"
"刚开始可难了。"小草掏出一个布包,里面整齐排列着十几根银针,"但我每天都多练一个时辰,现在终于能扎准了!"
她突然转向姜小满,眼中带着狡黠的光:"小满姐姐,我给你把把脉吧?太医院的张医正刚教了我们诊脉诀窍。"
姜小满笑着伸出手腕。小草装模作样地搭上三指,眉头渐渐皱起,惹得众人一阵紧张。
"嗯......"她拖长声调,"先生这是劳累过度,需要多休息!"
满院哄堂大笑。姜小满捏了捏她的小鼻子:"好你个小郎中,都学会唬人了!"
笑声中,文茵怯生生地开口:"姜先生,我们......我们真的能留在百草园学习吗?"
这个问题让院子突然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姜小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