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齐稷这个人,文沁从小就听说了。
这个宏大名字的由来,还要从先帝的一场梦说起。
先帝戎马半生,创下大周的基业,到了知天命之年却极信道法。一日他梦见落水,挣扎间被一金龙驮在背上救起。醒来后,正听闻六皇子府喜得麟儿。先帝立即将其抱进宫,亲自抚养,满月便以江山社稷为名,周岁时封为皇太孙,五岁时抱在膝头听政,七岁时自由出入御书房,其荣宠至极,数十皇子皇孙加起来都比不上他。
而齐稷也是不负所望,极为出色,用“惊才绝艳,出类拔萃”八个字形容一点不过分,文沁从小就沐浴在他的传说里长大。
传闻太孙极为聪颖,先帝六十大寿,七岁的齐稷便能当场作诗,为皇祖父庆寿。
又听闻太孙极孝顺,先帝因常年征战落下腿疾,太孙曾亲自入山射杀一只吊睛白虎,九死一生,只为了给皇祖父做一对保暖的护膝。
先帝十分骄傲:“吾孙年少尚且如此,不知将来何等人物。”
可惜先帝没能看到。齐稷十二岁那年,先帝溘然长逝,六皇子登基,齐稷也顺理成章地由皇太孙成为皇太子。
随着他的长大,太子的名声没有衰减,反而日盛。
传说太子骁勇善战,曾亲赴战场上阵杀敌。其用兵如神,战无不胜,令敌国闻风丧胆。
传说太子宽和爱民。有一县令极清廉,不为世俗所容,以至于被人陷害。年少的太子外出游历,恰好路过此地,见当地满街黄纸,百姓日夜啼哭,便问其缘由。
得知原委后,太子立即上达天听,并亲自为其翻案。至于后面如何携着尚方宝剑从天而降,将那无辜的县令救于刀下,并处置了沆瀣一气的贪官污吏等事迹,已经是耳熟能详的佳话了。
还听说太子生得神仪明秀,宛若游龙,连敌国公主也对其一见倾心。太子无意,公主伤心欲绝,道“两国之好,竟无可乎”,太子只能将其纳为妾室。后来两国果然安好,再无征战。
众人知其怜香惜玉,便使出浑身解数:有的投怀送抱,借故亲近;有的自荐床榻,只求一宵。若被拒绝,那女子便寻死觅活,称无颜再见父母,遁入空门云云。太子知女子名节珍贵,于心不忍,便屡屡纳为妾室。
如此几次,东宫越来越挤。其中名扬京城的才女有之,胆大妄为的民女有之,甚至还有一位名动天下的花魁……太子终于不胜其烦,再不赴任何宴席。日常也深居简出,少露面于人前。
这样一位勇猛、宽和又多情的储君,可以说是所有闺中女子的梦。是以赐婚的圣旨下来以后,不知多少人美梦破碎,暗暗咬碎了牙齿。
——除了文家二小姐自己。
“这太子就是个滥好人,心肠软耳朵根子更软,可见是个拎不清的。我才不要嫁过去过那种妻妾相争鸡飞狗跳的日子!”
妹妹文汐曾这样说,当时文沁深以为然。
可是现在看来,幸亏太子心软,否则今夜洞房花烛,也不会让他轻易蒙混过去。
文沁胡思乱想,竟然不知不觉睡着了。
第二天他几乎是惊醒,刚睁开眼,耳边传来微哑的声音:
“抱歉,吵醒你了。”
转头便看到一张白皙的脸,俊眉修长,凤眸亮如点漆,正灼灼看着自己。文沁不由呆了,片刻后才反应过来——眼前俊美无俦的玉人——正是昨夜刚和他“成亲”的太子殿下。
瞳孔骤缩。
“呃没事的。”
文沁干巴巴道,说完察觉自己声音不对,心中暗暗恼恨。
太子果然意识到不对,抬手伸到他脖子跟前。
文沁浑身僵硬,他不会要掐死自己吧?!
试想一下,有几个男人能受得了这个场景:洞房花烛第二天,同床共枕的新娘变成了男人——怕是脾气再好都要杀人吧!更何况,这个太子比他力气大那么多。
想起昨晚被太子轻轻那一掂,文沁的耳朵可耻地变红了。
一声低笑,太子没有掐他脖子,而是捻起手指,把他嘴角粘着的几根头发扯出来。他瞪大眼睛,舔舔嘴唇,却发现太子眼神忽然微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