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娘子,这可使不得,你店里这会儿正忙着呢吧?”尹遥赶忙推辞。
被尹遥这一提醒,胡娘子这才想起来自家店,这会儿是中午饭点儿,正是客人最多的时候,她原本是来抓胡二郎回去干活儿的,谁知道竟见着了沈记的人,还不知不觉同人家聊了半天……
稍作沉吟,胡娘子索性痛快地摆了摆手:“没事儿,小娃儿在店里也是整日捣乱,让他陪你去。南市采买的水深,让他帮着你点儿!”
她将胡二郎手里代买的东西一把抢走,又拍了他脑袋一巴掌:“你好好照应着尹姐姐,不许胡闹,不然小心我揍你!听到没?”
胡二郎怂头搭脑地应了一声,胡娘子忙跟尹遥告辞,又匆匆跑回了自家店里。
偷瞄着自家阿娘走远了,胡二郎立刻恢复了活力,蹦跳着道:“原来沈郎君是你舅舅呀,他平日里最是和善,可比我阿娘脾气好多了!姐姐你要买什么,我带你去!”
听说尹遥是要买麦子和糯米,胡二郎胸有成竹:“那是要去米行了,尹姐姐随我来,我知道哪家的粮食又便宜又新鲜!”
跟着胡二郎在南市中七拐八绕,行到了一处偏僻的角落,那里坐落着一家小小的米行。胡二郎当先过去,朝一个躺在竹摇椅上的中年男子道:“周郎君,快起来,我阿姐要买些粮食。”
那男子正闭着眼晒太阳,闻言半睁眼瞧了瞧,又翻了个白眼,随口道:“胡二郎,你哪来的阿姐?去去去,少消遣我。”
尹遥走上前,笑着施了一礼:“店家,并非消遣您,确是我要买些粮食。”
店家这才从摇椅上慢悠悠起来,也随意还了一礼,又指着一旁地上的粮袋道:“小娘子想要买什么?我这儿都是今岁新收的,新鲜得很。”
尹遥走过去蹲下仔细看了看,又抓起一把麦子闻了闻,确实挺新鲜的,还带着刚采收下来的清香。
她心里计算了下,张家的寿桃约莫着得用一百斤面粉,也就是两百斤小麦,再加上早点摊儿的包子,每日也要五十斤小麦,这回也可以先一次性囤个十天的量,便道:“我要八石小麦,还有两石糯米和两石稻米。”
店家手里拿着个算盘,边算边道:“成,小麦是每石一百文,稻米和糯米都是一百五十文,一共一千四白文。”
“你家小麦不是九十五文,稻米和糯米不是一百四十文吗?你怎么诓我阿姐?”一听这价格,胡二郎气得差点跳起来。
闻言那店家瞪了胡二郎一眼:“胡扯,谁诓你了?你说的这价格是昨儿的,今儿可不是这价了!不信你出去打听打听,南市的那些大米行,可都要比我再贵上一成呢!”
胡二郎方才还跟尹遥夸口,说自己是这南市的百事通,能帮她买到物美价廉的粮食,这下感觉被打了脸,当即便要拉着尹遥去别家。
店家在后面冷哼:“去吧去吧,不过我提醒你啊,要买可得赶早儿,明儿说不准还得涨呢!”
尹遥听他这话说得奇怪,便没动地方,只拍了拍胡二郎的肩,又朝店家笑道:“小孩子的话店家别往心里去,你且同我说说,这粮价为何还要涨啊?”
这小娘子展颜一笑,让人无端亲近,店家口吻也温和下来:“你们还不知道吧,英国公于扬州道起兵造反了。朝廷现在派了大军去平乱,连含嘉仓的粮都调了出去,这粮价能不涨吗?”
这话可把尹遥吓了一跳,她成长在和平社会,哪经历过什么起兵造反之类的,感觉自己的心脏都在怦怦乱跳,手心里一下子全是冷汗。
“尹姐姐,你怎么啦?”胡二郎却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一脸的跃跃欲试,“别害怕,朝廷不是派兵了吗?大将军们都很厉害的,肯定很快就能打胜仗!等我长大了,也要去当大将军呢!”
见自己竟被个小孩儿安慰了,尹遥哭笑不得,不过这么一打岔,她倒也没那么紧张了。
转念一想,自己还真是被吓傻了,她前世虽只是个开饭馆儿的,对历史没怎么关注过,但皇太后成功登基,还成为了华夏千百年来唯一的正统女帝,她还是知道的呀!这造反还能翻了天不成?
不过话虽如此,她每日出摊儿用量大,如今粮价已然开始上涨,为了保险起见,还是得提前囤上一两个月的量才行。
“店家,那我改要四十石小麦,粟、稷、稻米、糯米都各要十石。买这么多,您给打点折呗?”盘算了下手上的银钱,尹瑶恢复了商人本色,开始讨价还价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