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晚索性带着食材回到三楼的现代厨房。
那里的燃气灶正好适合慢火煲汤。
她将食材仔细清洗干净,放入砂锅中,加入水,调成文火慢慢煨着。
浓郁的香气很快弥漫开来,光是闻着就让人食指大动。
苏晚的杂货超市里配备了一个大型商用冰柜,里面整整齐齐地码放着各种处理好的肉类。
这些都是她年前特意为春节旺季备的货。
成盒的猪牛羊肉、整只的鸡鸭鹅、新鲜的鱼虾海鲜,全都经过精细处理,用食品级保鲜膜密封包装。
她当时的进货策略很周全:一斤装的小份鲜肉和海鲜便于零售;整鸡整鸭则满足家庭聚餐需求。
冰柜里只存放部分现货,其余的都收在随身仓库空间里。
这样既方便随时补货,又能确保食材新鲜。
现在想来,这些未雨绸缪的准备,倒成了她在这个物资匮乏年代最大的依仗。
待砂锅里的鸡汤熬得浓香四溢,苏晚这才揭开锅盖,撒入适量盐调味。
她先盛出四大碗金灿灿的鸡汤,接着下入挂面,最后烫了把白菜铺在面上。
两只鸡腿和鸡翅被仔细撕成小块,均匀分到四个碗里,这样孩子们都能吃到最鲜嫩的部位。
不是她不想放些绿叶菜,只是寒冬腊月里,新鲜青菜实在稀罕。
为了避免孩子们说漏嘴惹来不必要的麻烦,她宁可选用最常见的大白菜。
剩下的半锅鸡汤和鸡肉,苏晚连砂锅一起收进了仓库空间。
三楼的厨房虽然方便,但时间流速与外界同步,无法保鲜。
只有放在静止的空间空间里,这些食物才能保持刚出锅时的鲜美。
苏晚小心翼翼地端着两个热气腾腾的大碗回到屋里,浓郁的鸡汤香气瞬间充满了整个房间。
她将碗放在炕桌上,轻声嘱咐大娃:“先别急着吃,汤还烫着呢。看好弟弟妹妹,等娘把剩下的端来。”
“嗯!”大娃乖巧地点头,眼睛却忍不住往碗里瞟。
那金黄的汤面上浮着翠绿的白菜,还有他朝思暮想的肉。
不一会儿,苏晚又端着另外两碗面回来。
二娃已经迫不及待地爬上炕,小鼻子不停地抽动着;大娃则牵着妹妹安安的手,三个孩子规规矩矩地围坐在炕桌旁。
苏晚细心地给两个小的系上素色的围兜,把装着鸡腿的两碗推到二娃和安安面前,
鸡腿肉多骨少,最适合小孩子。
她自己和大娃则分食鸡翅。
“娘,好香啊!哥哥,有肉肉!”二娃兴奋地直咽口水。
大娃虽然没说话,但喉结也不住地滚动。
他已经记不清上次吃肉是什么时候了,只记得那种令人怀念的鲜美滋味。
安安则安静地盯着碗里的鸡腿,大眼睛一眨不眨。
“慢慢吃,小心烫。”苏晚看着孩子们狼吞虎咽的样子,心里既欣慰又酸楚。
这个年代的孩子,对肉的渴望是刻在骨子里的。
她自己尝了一口,明明是最普通的鸡汤面,此刻却觉得格外鲜美!
或许是因为原主这个身体太久没沾油水了。
三个小脑袋几乎要埋进碗里,吃得那叫一个香。
苏晚惊讶地发现,就连最小的安安,也把分量不小的面条吃得干干净净。
看着孩子们油乎乎的小手抓着鸡骨头啃得津津有味,苏晚悄悄起身去打来热水。
等她回来时,碗里已经连一滴汤都不剩了。
苏晚看着三个孩子吃得干干净净的碗,心里涌起一股暖意。
这些孩子虽然瘦弱,却出奇地懂事——能自己吃饭、自己玩耍,比起现代那些娇生惯养的“小皇帝”“小公主”不知强了多少倍。
“大娃,来洗手,别把油蹭衣服上。”她轻声唤道。
大娃听话地溜下炕,好奇地打量着那块散发着清香的香皂。
他小心翼翼地嗅了嗅,小脸上写满疑惑。
家里什么时候有这么香皂了?
“娘,洗!”二娃和安安也吃完了,争先恐后地举起油乎乎的小手。
苏晚先把安安抱下炕,小姑娘软软的身子带着淡淡的奶香;
接着是活泼的二娃,小家伙一下地就迫不及待地往水盆边跑。
“要用香皂才能洗干净哦。”苏晚蹲下身,耐心地教他们搓出泡沫。
安安举起满是泡泡的小手,甜甜地笑着:“娘,香香!”
阳光透过窗纸洒在她精致的小脸上,衬得那双杏眼格外明亮。
苏晚不禁莞尔,这三个孩子虽然瘦,却都继承了父母的优点。
大娃眉眼俊朗,二娃虎头虎脑,安安更是粉雕玉琢。
她轻轻揉了揉安安的发顶:“以后吃东西前都要洗手,这样才不会生病。”
“娘,我也要!”二娃急不可耐地凑过来,大娃虽然没说话,但眼神里也满是期待。
苏晚笑着挨个摸摸他们的小脑袋:“都是娘的好孩子。”
等孩子们重新爬上炕玩起铁皮青蛙,苏晚这才收拾碗筷回到厨房。
刺骨的寒风让她打消了去井边洗碗的念头,索性带着碗筷闪身进了三楼空间。
苏晚把碗筷勺子都直接放进洗碗机里清洗,她不禁感慨:有这个空间在,真是省了不少麻烦。
苏晚刚整理出几件要改的衣物,忽然听到院门外传来“咚咚”的敲门声。
“这个时候......”她指尖无意识地捏着衣服,心头突地一跳。
昨日大娃说的话蓦然在耳边响起--
“建华姑姑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