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太后的寝殿改为〖寿康殿〗了。』
翌日。
十月十五日。
皇宫。
寿康殿。
小佛堂。
太后正在祈福,手里握着〖紫檀佛珠〗,眼睛微闭着,嘴里念着经文。
“太后,靖王来了。在外候着,要不要……”容清府身在太后耳边说。
“知道了,先退下吧。招呼人去,别让人乱嚼舌根。”太后说道,但眼睛并未睁开。
“喏。”容清说完,便告退了。
要说这靖王何许人也,在豫国那可是无人不知啊,威名都远到隔壁国家去了。
这靖王可是一战成名,当时风光得很,名满天下,成了多少闺阁少女的梦中情人。
三年前,乌国与豫国在西北边疆打仗,打得那是民不聊生,两军所到之处,一片荒废。由于乌国实力较强,豫国连连败退。乌国的〖铁蒙骑〗都打到黄河边上来了,而豫国则无将率之才,无人敢领战,只能挨打。
当时的掌权者并非皇上,而是太后。太后此人,喜文不喜武,朝中大多数都是文臣,武将少得可怜。连虎符都被丞相管着,没办法,武官没有,只能让文官来管。
虽说太后当权时,文多武少,但也不是没有,还是有几家世代从武。这其中便有顾家,而这靖王便是顾氏的。
顾家虽是武将世家,出了许多的大将军,可也不防碍出文臣,文臣大多是位高权重者。这不,顾家的现任家主便是一位丞相,即〖顾客城〗。
顾客城习文,而顾客城的儿子别看他表面上挺弱的,但他自幼习武,练得一身的好功夫,连〖御王〗都自叹不如。靖王姓顾,名禅(chan.第二声),字靖安。
在乌国的〖铁蒙骑〗快要打哥『平朔』时,顾靖安亲自请命去西北边疆,太后本来不同意,可无奇,顾靖安的意力太坚定了,不得不同意。
顾靖安刚到平朔县不到三日,便打了胜仗,这一仗,直接将乌国的军队赶到了『上京临潢府』一带,而顾靖便从此家喻户晓。
顾靖虽把乌国的军队打退至上京临潢府一带,但也不防有些人会趁机攻打边塞,因此顾靖安便带着军队在『上京临潢府』一带安营扎寨,以防守乌国的军队作乱。
自从顾靖安一战成名后,有一段时间,乌国的士兵见到豫国的士兵,那怕是对面没有顾靖安,乌国的士兵也绕着道走。久而久之,顾靖安被乌国人冠上了“夺命王爷”“不败将军”等一系列的称号,由此可见,顾靖安对乌国士兵的影响不是一丁点儿。
顾靖安在边疆待了三年,这几日才回汴京,跟皇帝复命。
三年时间,朝中格局已是大变。皇帝掌权,必定会培养自己的势力,而现如今,这朝堂之上有两位靖王。
一位是靖大国公的嫡长子,另一位是顾相的儿子。前者世袭,后者为帝所封,能者居。不过,都是不好惹的主,惹上了,那就只能自认倒霉了。
靖大国公的嫡长子,本姓靖,名迟,字洛戓,与德妃的儿子是好友。顾相儿子姓顾,名禅,字靖安。两人虽同为靖王,只不过前者是世袭,后者能者居。
老百姓为了区分两人,便再两人的封号中各加了个字,称顾靖安为『靖安王』,称靖迟为『靖平王』。只不过人们私底下会把中间的字去掉,只因顺口。
寿康殿。
“靖王殿下,太后娘娘正在小憩,恐怕……!”容清小心翼翼地说,生怕惹恼了这位王爷。
“不急。本王到这等,沏茶吧!”坐在椅子上的男子平淡地说。
此人面貌皎好,皮肤白的不像说,手指纤长细瘦,身穿一袭青袍,上面绣着墨竹。整个人浑身都透露着优雅高贵,完全不像一位久经沙场的将军,倒像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多病公子,娇弱得很,整人感觉病秧秧的。
“喏,这就给殿下沏茶!”容清说完,行了一礼,便起身去拿茶壶,给顾请安沏茶。
“太后姑姑,你能不能行行好,让我去秋猎阿!连六堂叔都能去,为什么不让我去啊!”门外传来说话声,听声音,估计是女子。
待人进来后,只前那人身着粉红色的〖挽云袍〗,头戴〖灵汉玉鸟簪〗,整个人很活泼。
“容清姑姑,这位是?”刚进来的小姐问容清问题,但眼睛却一直盯着顾靖安,这让顾靖安觉得非常的不舒服。
顾靖安这人,从出生到现在,没有几个人敢这样盯着自己看的,就算有,也就只有一个,那便是『御王』,也就是当今圣上的弟弟。
容清望了望顾靖安的脸色,说:“德宜郡主,这位是靖安王殿下。殿下,这位是太后母族的宗侄女,被皇上赐封为 德宜郡主 。”
“你就是靖安王,那个传说中战无不胜的‘夺命王爷’?”德宜郡主听后,惊讶问道。
而容清则在为德宜郡主担心,生怕这位小祖宗惹到了这位‘夺命王爷’,最后落了个不好的下场,不过呢,容凊的担心是多余的。
顾靖安听后,笑了笑,说:“郡主谬赞了,战无不胜谈不上,顶多算决战千里罢了。对了,早听闻郡主茶道高超,有高人指点,每日都为太后调茶,不知今日,顾某能否一饱口福,品尝‘御前茶师’的一杯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