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拍是我的问题,你不要自责。”莉莉咕哝着,在本子上迅速记了些东西。
又是打了一盘后的复盘工作,她和青木在6号会议室里呆了大半个小时,屏幕上正放映着她们刚刚双打赛的完整录像。
“我没调整好,太习惯接男生的一发了,站位稍微有点靠后了……女生发球没那么快、那么冲,向前多移动了半步没接发好。哎呀,要改要改!”
青木犹豫了一下:“浅又慢的发球或许可以当普通的中场球来处理?”
“有道理哎!”莉莉点点头,对着她就是一顿库库猛夸,“好厉害啊,我们的青木小姐!你这个思路可以的,会说多说,不要憋在心里嘛!”
青木的脸在慢慢涨红,有些不好意思,只好把目光移向屏幕。她不是个善于决策和表达的人,完全是从小被骂怕了,只需要听父母的话,执行他们的意图就是了。每次比赛,她的父母必到场,让她打反手她就打反手,让她去网前她就去网前。
她的同伴明明也是个很强硬的人,今天却一反常态,将关键分的控制权让给她,中途交流战术的时候也以她的意见为准,理直气壮地说锻炼她的独立思维。
做决策很难,但青木却并不讨厌,反而很喜欢和她一起双打。
“这个高球回的真好,我得多学习点。”莉莉认真地看着她说,“但是我们要有和对方随时沟通的意识,比如你打这个球前,应该给我个信号。因为我不能确定,你是要挑斜线高球呢,还是要打穿越球,网前的防守站位是不一样的。”
她们尚不能做到十分默契,所以还是需要简短的语句来沟通,这才是赛前需要不停磨合的原因。真以为双打是很简单的事吗,连迹部和真田都需要足够的比赛来熟悉彼此的想法,越是个性鲜明、风格强烈的人越需要磨合。
哦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刚被确定选进混双组合的幸村精市。
他的搭档是莉莉的舍友,两人上场前进行了短暂的目光交汇。然后国本点点头:“哦,知道了。”
莉莉直瞪眼:……你知道什么了?你们已经发展成异次元交流方式了吗?
但两人一上场,就给人看的犯迷糊。这难道就是高段位吗,别说对方看不懂,场外观众看不懂,教练也看不懂,主打一个“嗯?怎么就赢了,刚刚发生了什么”。
幸村很遗憾,把球拍放下来:“还没活动开呢,混双的跑动可比单打少多了。”
“所以你们这是什么走位?”莉莉挠了挠头,凑过去虚心请教。
“什么走位?”他忽地微笑,“别想太多,看到空档就打。”
得。莉莉无语:“跟你们说不明白。”
她虽然没看懂,但却知道,幸村的手不光执着球拍,还牢牢把控住自己的搭档。国本就像个四面扫射的机关枪,而幸村总是有办法让她打向自己期望的地方。
倒是国本回来后,幽幽地在她身边走来走去,露出一个心知肚明的笑容:“你真的不考虑下幸村精市吗?多好一人,多配你啊。”
“我可不打混双。”她迅速拒绝。
国本:……
在按部就班的训练中,转眼到了八月初,在各方商讨下,最终比赛名单终于出炉。
莉莉扫了一眼,心无波澜,和她想的差不多,没啥新鲜感。
她和青木是双打2号,赛程被安排在8月6日。
来自美国西海岸的选手们尚未入驻,就已经引发了国内外很高的讨论热度。不过看他们带队教练在记者招待会上的发言,真是信心十足,宣称只是应邀过来进行友好的、正常的校际交流,他们的选手能在国际青少年比赛中取得不俗成绩,自然也不会惧怕任何挑战云云。
而对他们东京网球学院来说,系统性训练的起步远远晚于国外,体系制度也不如国外学校的成熟。从政府层面说,这次交流赛是对这一体育规划的检验机会,帮助他们评估规划的执行成果。但对莉莉等选手而言,多与其他人交手,能积累更多的打法和经验,尤其是距离越远、培训方式越不同的对手,更有比赛的价值。
所以看到最终定下的双打2,大屋遗憾叹气:她也想上场啊!但谁让她的组合没打过她们呢,只能做候补。
来自美国的对手提前两天到达。他们脚步匆匆穿过街道的时候,迹部也恰好经过场边,对莉莉的二刀流手法忍俊不禁。
“你在发疯吗小姐?为什么拿两个球拍?”
“要你管。”
哎嘿,他还偏偏管上了。主要是看到她双手一上一下,同时挥动的动作非常古怪,迹部真是太摸不着头脑:她左手到底在挥什么呢?这难道是新的训练方法,通过锁住非惯用手来锻炼平衡力吗?
他这样说了出来,让莉莉没忍住,噗嗤笑出声,把左手里的东西怼到他面前:“你在想啥!请少爷看清楚这究竟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