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别吵了,都少说两句。你俩讨论这些有什么用,该做作业的做作业,该收拾的收拾。阿琢,你也别忙了,先帮弟弟辅导功课。”
父亲:“等一下,阿琢你先跟我谈谈。”
陶兰泽警惕地说:“婚姻大事哥哥自有主张,你别烦他。”
“你!”父亲正要发脾气,被母亲派去丢垃圾。
一场口角大战是避免了,可陶兰泽依然不安:“哥,你刚才的话,是在哄爷爷吧。”
“当然。”
“那你要怎么应付他。”
“这我可得好好想想。”
“你也太累了,又要应付姓杜的,自家人还来添堵。要不,我们毕业后就远走高飞。”
真是个诱人的建议。但不现实。陶如琢留在本城读书,不止是因为他人学校的生物制药专业全因首屈一指,更是因为不少亲友在卫生系统以及各个重要部门工作。他苦心耕耘多年,编织的人际关系网络,哪能轻易放弃。虽说生人社会没人会在意他的性癖,他的过往,可也没人会在意他的死活。
但是熟人社会中那些没有边界感的行为,会给兄弟俩的感情添堵。
他选择扎根于此,成为承托弟弟飞向更远的力量。于是笑着安慰弟弟:“别担心。山人自有妙计。”
其实他也没什么好办法,只不过是小心应付。爷爷大张旗鼓想要撮合他与杜小姐。相信杜家人肯定知道。但杜小姐即使知道他们家情况,也没有与他疏远。这才是令他头痛的地方。
最终,他决定示之以诚。
有时面对强者,展示真诚亦是最佳生存策略。“我爷爷好面子,总盼着我出人头地,想让我跟你一起去国外参加会议。可他越是逼我,我越是不想去。能不能麻烦你帮一个忙,别人问起,我有没有参会,你就说我正好被派去学习。别说我要给弟弟补习的事。”
“小事一桩,你也太客气了。”杜雅言笑着答应,她对陶如琢的第一印象是,会抓住机会向上爬的聪明人。然而相处时间久了,渐渐改变想法,觉得陶如琢虽有野心,但分寸感很强,积极进取,但不冒进,即使给了向上的阶梯,也不会急哄哄的扑上来,而是权衡利弊,再做打算。
最重要的是对待业务的态度极其认真,不走利弊共存的危险捷径。不占合伙人的便宜,是最佳合作伙伴。从婚姻经济学角度看,陶如琢确实是一流的结婚对象。
因此,即使有不少条件优渥,态度殷勤的家伙,杜雅言仍觉得陶如琢才是最佳人选。
若非要给陶如琢挑个毛病,大概就是分寸感太强,觉得两人家境差距大,齐大非偶,总是保持适当的距离。
杜雅言并不介意自己主动,可陶如琢的种种举动,明显在回避,她也不愿逼得太紧。然而内心八卦之魂并未熄灭,她依然很好奇,像陶如琢这样的人,究竟会为什么样的女子动心呢?
当杜家实际掌权人,她的爷爷杜明问她个中详情时,她如实相告。
爷爷分析 :“陶如琢是个靠谱的孩子,你若有意,我能为你创造机会。”
杜雅言:“我怕他不喜欢拘束,逼得太紧也不好。”
爷爷打趣道:“你这就开始替他着想了。”
杜雅言:“甭管婚事谈没谈成,我俩总得做朋友的。”
爷爷:“其它人你还考虑吗。”
杜雅言摇头:“对比一下。感觉实在是比不上。”
爷爷:“既然如此,就得像把握商机一样,抓紧机会。等他弟弟高考结束后,就出手吧。”
杜雅言只得点头。她的婚事,不止是她一个人的事,也是家族的事。老实说结婚成家这件事,对她来说就像一个不得不完成的任务,而她真正想要的家庭生活,却是亲密无间,充满温馨的。
陶如琢或许是个温柔的谦谦君子,但与她相处时,心有隔阂,而这样的隔阂不是她能消除的,因此这样的婚姻,不是她期盼的,不过既然扎根于家族,她就得出一份力。找个能够助力家族和自身事业的好对象。
他们都没有婚恋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