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像你这样孝顺的孙子实在罕有了,我那大孙子到京城混以后,都没空回来看我。唉,大姐你真有福。”镇长连连夸陶如琢孝顺、懂事、心里有自家人。
陶如琢听出镇长这里要为接下来要说的话做铺垫,果然,不一会儿问镇长就他在大学有什么不适应。
“同事都是以前打过交道的教授。大家彼此熟悉,沟通高效。”
镇长又提起:“听说杜家两位老总都想拿几百万聘请你,你都不愿意了解一下他们的工作。”
“学校虽是个小社会,不过有教授们罩着我,有师父帮称,我还是能研究有价值的项目,不被制药产的经济需求所绑架。”
镇长想起陶如琢的师母洪茉莉,那可是个了不得的女人,自从把亡夫的遗产捐出去后,成了网友心中怜贫惜弱的热心肠老大姐,在互联网上红了一把,顺势当选本地人大代表。有这样的人物罩着,他这大侄子必定前途无量。
镇长:“说得是!还是咱们阿琢有理想啊。你现在在研究什么项目,伯伯支持你。当然不是口头支持,我存了一点钱。闲置也是闲置,不如交给你,也算是为人民服务。”
陶如琢立马表示自个儿的科研项目不缺资金。
镇长又说:“学校发的那点工资不够交朋友,路宽了才能走得远。你们学校的伙食虽好,但天天吃也会腻味。你得多请同事们一起吃饭。”
“我经常跟他们互请。”
“那就好。唉,你伯伯我泥腿子出身,虽然很仰慕知识份子无奈就是请我上桌,也听不懂他们那一堆专业名词。你有机会,可要好好在饭桌上学习圈子里的事。
“吃饭时,大家一般闲聊家常,通常聊子女教育和投资。”
“哦。你有跟着一起投资吗。”
陶如琢感到鱼儿上钩了:“嗯,我自己手上有一些更有价值的投资项目。”
“哦。什么项目。”
陶如琢露出为难的表情。
镇长立马以退为进:“唉呀,知道了,都是些商业机密,不能说。对吧。伯伯都懂,你有你的难处。”
“倒不是机密。只是我没钱投。”
“啊,那可真是遗憾啊。”镇长嘴上说遗憾,眼神却像看见火把一样闪着亮光,“究竟是什么项目,让你觉得遗憾。”
陶如琢立马开始介绍“风雅颂”项目的前景,预期收益。
镇长压根听不懂专业名词,但陶如琢冷静客观的说话态度,让他觉得项目靠谱,彻底点燃了他的投资欲。
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他们这样的小人物,哪有投资首富家族项目的机会,有机会绝对不容错过。
在陶如琢探望奶奶的半天时间,有好项目缺本金这一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不到一天时间,全镇的人都知道陶如琢想投资杜雅言的项目,乡亲们自发聚在一起聊天。
“我看这项目中,杜小姐是做大事赚大钱的人,我们跟着喝汤就够喝得饱饱地。”
“阿琢读了那么多书,投资眼光是一等一的。我们甭管别的。跟着他走就对了。”
“怕啥,失败了也没关系。大不了让他娶我女儿。”
“别瞎安排婚事,年轻人自有主张。”
“你不是也想把远房侄女介绍给阿琢。”
“你说他怎么又跟杜小姐腻乎上了,我可听说杜小姐那未婚夫到处招桃花,是不是被她发现了,气歪了。”
“这么说我们阿琢有机会。”
“那叫什么狗屁机会。那是高薪无休牛马。你看阿琢的师母把数据捐出来后得了个人大代表。我们阿琢靠人民的力量做大事,岂不比靠那群资本家吸血鬼好。”
“你们不就是想把自家女儿介绍给阿琢,说得好像多么替他着想一样。”
“去去去,你不出钱少废话。”
一群人吵吵嚷嚷中。千万资金筹措到位。镇长见乡亲如此给力,立马叫自家人把大伙集中到馆子里吃饭,又亲自去把陶如琢请到场。
陶如琢得知乡亲们筹款,对乡亲们千恩万谢,并写下保证书。表示一年内必连本带利还给乡亲们。同时在镇上治安管理人员的保护下,回到市里。
他立马把钱投入到与杜雅言合股的项目中去,虽说为了保住商业机密,具体的投资的项目跟和向乡亲们介绍的不同。可只要能赚钱回去,并没有人会在意这个细节。他早早算好保底利润,觉得自己定能在一年内连本带利归还钱财。
他万万没想到,自己既将面临大劫,陷入进退两难的艰难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