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暗流涌动,危机初现
诗会过后的几日,后宫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林晚深知,德妃不会坐视她们势力渐大,必定会有所行动。因此,她每日都保持着警惕,一面与婉贵人、安嫔互通消息,一面留意着宫中的风吹草动。
这日清晨,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林晚的妆台上。她正对着铜镜梳妆,李嬷嬷匆匆走进来,神色略显凝重:“小主,听闻德妃近日与太后走得很近,时常去寿康宫请安,一待就是大半个时辰。”
林晚手中的梳子微微一顿,黛眉轻蹙,心中暗自思忖:德妃此举定有深意,太后在宫中威望极高,若她借助太后之力,我们行事必将更加艰难。她抬眸,看向李嬷嬷,问道:“可知道她们都聊些什么?”
李嬷嬷摇头,“太后宫中规矩森严,奴婢难以打听。只是听寿康宫的小宫女说,每次德妃出来,太后的脸色都不大好看。”
林晚微微点头,心中有了几分猜测。她站起身来,在房中踱步,思索应对之策。片刻后,她停下脚步,目光坚定:“嬷嬷,你去打听一下,最近太后身边有没有发生什么特别的事情,或是有什么人在太后耳边说了什么。”
李嬷嬷领命而去。林晚则坐在桌前,展开宣纸,再次提笔书写诗词。她试图通过沉浸在诗词之中,让自己纷乱的思绪平静下来,以便更好地应对即将到来的危机。然而,笔尖落下,却久久难以成句,她的心,始终被德妃与太后之事所牵绊。
与此同时,安嫔也察觉到了宫中气氛的异样。她在御花园中散步时,发现平日里对她笑脸相迎的宫女太监,如今见了她都刻意回避,眼神中还带着一丝畏惧。安嫔心中明白,这定是德妃在背后搞鬼,试图孤立她。她心中恼怒,但并未表露出来,反而佯装不知,依旧在园中悠然漫步。
突然,前方传来一阵清脆的笑声。安嫔抬眸,只见德妃带着一群宫女太监,簇拥着朝她走来。德妃身着华丽的宫装,头戴凤冠,神色高傲,宛如一只骄傲的凤凰。看到安嫔,她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哟,这不是安嫔妹妹吗?今日怎么有闲情雅致在这御花园散步呢?”
安嫔心中厌恶,但还是强颜欢笑,福身行礼:“见过德妃姐姐,妹妹近日烦闷,出来走走,散散心。”
德妃上下打量着安嫔,眼神中满是轻蔑:“哼,散心?我看妹妹是心有不甘吧。听说妹妹最近与林晚、婉贵人走得很近,怎么,是想结成小团体,与本宫作对吗?”
安嫔心中一紧,但很快镇定下来,急忙解释道:“姐姐误会了,妹妹与林姐姐、婉贵人不过是诗词之交,平日里互相交流诗词罢了,并无其他意思。”
德妃冷笑一声:“诗词之交?安嫔妹妹,你可别把本宫当傻子。在这后宫之中,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你跟着林晚她们,能有什么好处?倒不如早早回头,投靠本宫,本宫还能保你荣华富贵。”
安嫔心中暗恨,面上却依旧恭敬:“姐姐的好意,妹妹心领了。只是妹妹与林姐姐、婉贵人情投意合,实在不忍辜负她们。还望姐姐谅解。”
德妃脸色一沉,眼中闪过一丝狠厉:“既然如此,那就休怪本宫不客气了。安嫔妹妹,你可要想清楚,这后宫之中,得罪了本宫,可没有好果子吃。”言罢,她一甩衣袖,带着众人扬长而去。
安嫔望着德妃离去的背影,心中涌起一阵愤怒与担忧。她深知,德妃已经开始对她们动手了,而这,仅仅只是个开始。她不敢耽搁,立刻前往林晚住处,将此事告知了她。
林晚听后,面色凝重:“看来德妃已经察觉到我们的威胁,开始采取行动了。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尽快想出应对之策。”
两人正说着,婉贵人也匆匆赶来。她神色焦急,说道:“林姐姐,安妹妹,不好了。我刚刚收到消息,德妃在太后面前说了我们许多坏话,说我们结党营私,意图扰乱后宫。太后听后十分生气,恐怕不日就会召见我们。”
林晚心中一凛,太后若真林晚心中一凛,太后若真听信德妃之言,她们面临的将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她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脑海中飞速思索着应对之策。
“姐妹们莫慌,既然已知晓太后可能召见,我们便提前想好说辞。”林晚目光坚定地看着婉贵人和安嫔,试图给她们注入信心,“德妃说我们结党营私,我们需表明只是因诗词爱好相聚,并无其他不良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