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紧,宋娘子和姝奕还有江林木叮嘱了两句,将铺子的钥匙,和一份租赁三年的契书,一并交给了姝奕和江林木。
晓得她要去京城,这场官司不管是打不打得赢,这路上都需要盘缠,于是姝奕拿出五两银子塞给了她,也算是未来三年的租金,也算是一份心意。
经过一夜的倒斗,城里的景象不说是满地狼藉,但也十分的惨烈,也因为昨日的事儿,书院张贴告示,今日不上课。
姝奕和江林木对视一眼,朝着知府的宅子走去,这才倒是没有走后门,而是来到了前门,这会儿知府的府中也十分杂乱,江林木连忙上前拽住一个小厮询问。
“知府大人可在府中?”
那人像是有事,形色匆匆的刚好甩开江林木,可看到他清冷不近人情的样子,突然迟疑了一下,“大人现在不在,正忙着去营救小姐呢。”
听到这话姝奕心里咯噔一下,昨日整个莽山都要让人给铲平了,这些人竟然没有找到付婉珠……
这事儿她帮不上什么忙,拽着江林木回了家,这两日城外的百姓更是不敢进城,集市上也没有卖菜的,幸好出门的时候祖母给他们带了不少的吃食。
回到家禄安正拽着牛车往外走,“主子夫人,我把牛车和租契送去给城外的老李头,他想着去女婿那边住些日子,正好让他将牛车带回去。”
老百姓不晓得城里出了什么,外面有亲戚的,也都吓得开始投靠亲戚家。
“好,开些回来,中午吃过饭咱们一起去茶水铺子里看看,我还想着去买些药,后天正式开张。”
姝奕都已经想好了,那个茶水铺子她不想大动,仍旧是宋记茶水摊,她不过是借个地方给人诊病,正好她也可以在茶水铺子里,做些凉茶花茶之类的。
如此她就有了两份的收入,如此也不会和城里两大医馆抢生意。
“是,奴一会儿就回来。”
对于江林木和姝奕而言,外面的事儿俨然和他们没有任何关系了,之前那些担忧和畏惧,在昨夜过后也都已经解除。
身上没有任何的束缚,姝奕呼吸都觉得轻松了许多。
三人吃过饭,便带着东西去了宋记的茶水铺子,日后姝奕给人诊治,再也不需要搬动椅子,甚至就连药箱也可以放在这里。
“只是这个格局怕是要稍微调一下,这样摆放桌椅实在太乱。”
跟在她身后的江林木点点头,“若是做凉茶花茶,最好在这里做个柜台,让客人可以看到茶水的样子,里屋门外摆设你看诊用的桌子。”
姝奕点点头,“最好这里设一道屏风,我记得咱们小院里好像有一个的,晚些给它搬过来。”
宋娘子是个利索人儿,平时收拾得茶水铺子十分的整洁干净,但不怎么在意铺子的格局,挺大一个屋子里更七竖八摆了五张桌子,乍一看像是个酒肆。
他们二人商议好后,就去找一个木匠,按照他们说的样子过来量了尺寸订制一个柜台,“这东西最快做出来也得第三日,到时候我会让人亲自给你们送过来。”
木匠也没有想到,这昨夜混乱了一宿,今日竟然就有生意找上门,本还以为这两日不会有什么买卖了。
“成,这是定金,三日后你送来了东西,没有问题我再付给你后面的钱。”江林木拿出一张契书,一人一份都在上面按了手印。
木匠看了一眼他,“到底是个书生,做生意就是仔细,打个柜子还得立个字据。”
平时大家也都是直接给一半的定金,哪里还会因为这样小小的一个柜台,专门找人费纸费墨的写个字据。
说完,他看看手里契书上的字,虽然他不怎么认得,可经常给人家刻门匾,看得多了倒也看得出字的好坏。
江林木这笔字刚劲有力,虽然是小楷,和那些门匾上笔走龙蛇的字不一样,可他越看越俊。
“秀才,我家里有个儿子,我想着送他读书,但这城里没有一个私塾,可是县学又得是得了童生的人才可以入学,要么只能自家请先生,要么就得送到附近村子里读书,我这一个人带个孩子也顾不上每日接送,你看……”
他说着一脸讨好的笑着,“你看你要不要收个学生啊?我也不指望他读出个大官当当,只求他日后识文断字,出去做个生意和人签个契书不至于让人给骗了就行,这束脩好说。”
这事儿江林木的确没有想过,他现在的课业虽然忙,可也不是一点时间都没有,“我得先看看人,若是不适合读书,便是你给我再多银子,我也不会收下他,可若是是个读书的料,到时候只管和村里交一样的束脩即可。”
“当真?!”木匠开心的瞪大了眼睛。
“当真,晚些你带着他到东南胡同第三家来找我。”
“好好好,我这就回家和他说这个消息!”
等着人走了,姝奕有些不赞同的看着江林木,“夫君,现在咱们也有了铺面,家里的银子也够用,你何须这样劳累。”
“不过是教孩子认几个字,不会很累,教学生并不会让耽误课业,之前和你说过在书院里我也在帮人补课,到时候说不定可以一起,反倒是节省功夫和精力。”
姝奕哪里会看不出来,他想帮忙挣钱补贴家用的意思,书院里的公子和木匠的儿子,所学的东西都一样,哪里能一起教导。
便是坐在一起读书,江林没仍旧要分两份精力出来,“夫君,我晓得你的心意,只是不想让你太过劳累。”
看着她眼中的心疼之色,江林木哪里还会觉得累,抬手揉了揉她的发顶,“不会累,不过是读读书而已,明年这个时候我就不交了,到时候我需要专心温书,就算是给我钱,也无法接这差事。”
见他已然下定决心,姝奕也没有再劝,家里还想着翻盖房子,他们在外面每天都得花钱,的确需要多攒些出来。
晚上天一黑,木匠就带着四岁的儿子敲开了江家宅子的门,禄安引着他们父子来到了堂屋,江林木已经在屋里摆好一个沙盘。
他拿着打磨好的树枝,在沙盘上写了一个“罗”字,这也是木匠的姓氏。
“看到我刚才下笔的顺序了吗?你来照着写一个。”
小孩儿十分紧张的接过去木枝,看看沙盘中那个板板正正的字,抿着唇趴在凳子上,一笔一划照着那个字写了一遍,虽然中间有一笔的顺序错了,可其他的顺序都没有问题。
江林木又问了他几个问题,小孩子也都紧张得磕磕绊绊的回答着,看得一旁的罗木匠紧张的不行,生怕儿子没说好,秀才不收他。
问完之后,江林木说道:“我每日申时末散学,若是你们决定让孩子过来启蒙认字,那边酉时可以送他过来。”
“好好好,多谢先生,罗良还不快给跪下给先生磕头!”
小小的孩子懵懵懂懂的跪下,给江林木磕了一个,姝奕端着一杯凉茶递给他,他也十分懂事的双手捧给了江林木。
喝了拜师的茶,江林木也算是认下了这个学生,小孩看着不爱说话,但胜在乖巧听话,看着倒是像个读书的料子。
第二天,江林木去书院和便和需要补课的同窗说了此时,“行啊,我无所谓,只要你嫌我去打扰,我便放学和你一起回去,等着温完书我再回家。”
中午禄安去送饭的时候,就接到了江林木的告知回来和姝奕说了一声,她那茶水铺子倒也不急着开门,这两日都在家里配伍中药,准备了好几种饮片茶饮。
得知晚上江林木的同窗要来,她赶忙收拾了一下灶房,穿了一身衣服去买了几根棒骨,又买了些肉回来。
晚上还要教人读书识字,姝奕就将晚饭的时间提前了,几乎江林木散学回来洗洗手就开始吃饭。
彭雨生第一次来到同窗的家里,结果一进门同窗的媳妇就招呼他吃饭,搞得彭雨生有些拘谨羞涩。
“本来是求学来了的,这倒好一进门倒是先蹭上饭了,嫂子你这搞得我都不好意思了。”
彭雨生比江林木也只小了两三个月,平时都是直呼名字,但见了姝奕倒是拘谨的喊了一声是嫂子,也把姝奕喊得脸色泛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