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男人离开,李新华又恢复了刚才的神色,她用眼神示意许念安先出去,宋年看了眼许念安,却发现对方也在看着自己。
“你先出去吧,李老师应该有话跟我说。”
听宋年这么说,许念安才出了门。
宋年看着窗口,等待着旁边的人开口。
安静了许久,李新华才问:“宋年,你跟我说实话,真的是你先动手的吗?”
“是。”宋年麻木应声。
承认是自己先动的手的话,可能会被学校责罚,但这也是能从杜平娜手底下获得喘息时间的最好办法了。
李新华听她这么说,脸上顿时换上了一副恨铁不成钢的神情。
宋年猜到李新华大概是要开始说教她了,她便提前开口:“其实不管是不是我先动的手,都会是我的错不是吗?”
又是一阵沉默。
李新华的嘴唇颤了颤:“你这说的什么话?老师站在你面前你都态度这么差,原本我看她们人那么多,还怀疑是不是她们威胁你了,现在看来……”
宋年没有继续听下去了。
她垂眸笑了笑,却总找不到记忆中开心的感觉。
被人欺负后,宋年也曾无数次像抓住救命稻草般向李新华求救,一次两次,直到后来的许多次。
可李新华对此事的态度永远都是不冷不热的,她不停地用“同学之间应该好好相处”之类的话来搪塞宋年,杜平娜见状,气焰就被捧得越来越盛。
比起杜平娜手机里的那些照片,当街打人,对于她来说已经算是小事了。
这时窗外有几只鸟飞过,李新华临走前被气得什么都没说。
贺笑笑和其他几个女生因为打架滋事被罚回家反省一周 ,宋年因为先动手打架,被罚在周一升旗仪式上做检讨。
而杜平娜不受任何处罚。
虽然被罚,但有了此事,宋年也难得过了段安生日子。
天气越来越冷,眼看着冬天都要来了。
放寒假前,雪就已经下起来了,道路结冰,学校通知每天推迟半小时上早自习。
宋年住宿,依旧按时按点地坐在座位上读着书,窗外是呼啸的风声。
班上大部分同学都是走读,许念安也是。
许念安穿得严实,他裹挟着风雪走进教室,宋年听到动静后只是抬头看了一眼,桌上就被人放了个袋子。
塑料袋里装着一个纸袋,纸袋包裹了一个冒着热气的烤红薯。
“给我这个干什么?”宋年问。
“今天太冷了,给你带的早餐。”
许念安卸下书包,刚坐下就听宋年道:“不用了,谢谢你。”
慢慢地,班上的其他同学也陆陆续续进了教室,许念安看着桌上被同桌退回来的烤红薯,像是想到了什么,又把它推了过去。
他看着宋年疑惑的眼神,许念安故作解释:“就当是谢礼吧,毕竟你这几周帮了我这么多。”
这倒是真的。
在某人不死心的主动出击后,他们两人也渐渐熟络了起来。
许念安下课的时候几乎有一大半的时间都在缠着宋年,有时是问数学题,有时是问生物题,而刚好他的英语不错,有时也能给宋年指点一二。
宋年帮他的目的也许是为了巩固知识,可许念安貌似不全是。
听许念安这么说了,宋年也不再推辞,她把那纸袋放到了腿上取暖,下了早自习后就当着许念安的面把红薯吃了。
早上刚下过雪,天空终于大亮,窗外亮堂堂的,宋年戴着连接着mp3的耳机望着窗外出神,脸上却忽然感觉烫烫的。
“在想什么?”许念安拿着他接满热水的杯子碰了碰宋年的脸,笑意盈盈,“喏,暖暖手。”
不同于其他季节,这会儿太冷,班上很多同学都没有打算去食堂吃早饭,大多都是啃着冷冷的面包或者吃着其他速食。
班长被李新华叫到了办公室,回来的时候手里拿了一堆表格,她把表格放在了讲台上,看着教室里人还挺多的样子,就直接宣布了事。
“大家都安静一下,刚才李老师跟我说元旦节要到了,每个班都要准备一个在元旦晚会上表演的节目,另外我们年级还要一起准备一个节目,有想法的可以来我这报名,没来的同学到时候大家相互转告一下哦。”
班长说完,立马就有几个女生兴奋地跑了上去开始填表。
许念安看着宋年的侧脸,发现她的睫毛很长。
“你想去吗?”他问。
宋年摘下一只耳机问:“你说什么?”
许念安笑了笑:“班长说,有想在元旦晚会表演节目的可以报名,你想不想去?”
听他这么说,宋年脑子里瞬间冒出了一堆唱歌跳舞的场面。
她从小就不喜欢音乐课,不喜欢开口,这样不合群了,更别说和别人一起合作表演节目了。
“不去。”
“好吧,”许念安翻开习题册,不再提起这个话题。
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大课间的时候,李新华来了趟教室,她看到高三年级合并项目还没人报名,口中念叨着:“一点积极性都没有,这可是为我们班争光的时候。”
见班上人依旧没多大反应,李新华心一横,开始乱点人。
每个班需要三个人,运气使然,宋年和许念安两人成为了其中两个。
这可怕的运气。
听到这个决定后,宋年有找过李新华说不想去,但都被李新华以“表格已经交上去了”给堵了回来。
表演节目已经成了板上钉钉的事了,现在只能等着看这个合体项目究竟会是什么。
经过高三十几位班主任的“热烈”讨论,终于在报完名单后的第三天确定好了节目。
高三压力大,不能把时间过多地浪费在这种事情上,对于节目的选定,必须要容易排练,也要有一定的内涵。
所以班主任们讨论出的最佳节目就是——诗朗诵。
朴实无华,又充满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