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风里,宋年几乎是逃跑般地离开了礼堂顶楼。
她路过三楼晚会现场时,仿佛有无数道目光朝她投过来,让人十分不适从。
这样的错觉一直持续到她下了楼,外面的冷风浇在人身上,让某些燥热感降下去了些。
宋年走到不远处的小卖部去买了瓶水,刚付完钱就抬头看到了许念安从礼堂出来的身影。
那个方向,似乎是往教学楼去的方向。
联想到杜平娜的请求,宋年不得不对此刻装作什么都没发生,悄咪咪地坐回了他们班那一块座位里,贺笑笑看她回来,立马起身走了出去。
她这人不打眼,宋年压根没看到她。
晚会很快就结束了,接踵而至的是元旦假期。
虽然学校规定高三只能放两天假,但同学们似乎是被压抑太久了,只有两天假也如获至宝般,隔天一大早就高兴地在教室里头叽叽喳喳地聊天,李新华守了他们一个早自习,只交代了一些假期注意事项后就放了学。
从昨晚到现在,宋年和许念安没有再说过一句话。
许念安坐在座位上没动,慢条斯理地收拾着文具和书本。
宋年看出了他的刻意,索性也不作出要离开的样子,拿出了生物试卷开始写着。
两人就这样僵持着,过了十多分钟,许念安才从座位上离开,留下一句:“早点回家。”
宋年这才收好生物试卷,看着他离开教室门的背影跟了上去。
车站等车的人很多,两人周边围绕着一些穿着他们学校校服的同学们的嬉笑打闹声,也让这里的气氛没那么僵了。
宋年上了车,许念安也跟了上来。
宋年会挑几个周日回家,许念安也是偶尔回几次家。
两人刚好错开行程,这次应该算是他们第一次同时回家。
宋年坐在最后,悄悄地看着前面的许念安高出座椅的脑袋。
这一路上其他人都在嬉笑着,唯独他们二人坐得一前一后,沉默不语。
可宋年怎么都没想到,许念安居然和她在同一站下车。
进了居民楼,对门的王大姐跟宋年打招呼,看到她身后的人后又“呦”了一声。
“这不是小许吗,哦对了,你也是上高三来着,那你是跟年年一个班的吗?”
许念安乖乖地点了点头,眼看着这两人要聊起来了,宋年快步上楼回了家。
宋年刚进门,向玉珍刚好从厨房端了盘菜出来,见她回来,老人立马高兴得眯起了眼,眼角是揉不开的皱纹:“年年回来啦,快洗洗手,我们准备吃饭了。”
向玉珍,宋年的奶奶。
宋年放下书包,忽然想起几周前,她回家时奶奶和她提过一嘴楼上的新邻居。
这事当时宋年没在意。
饭桌上,宋年咬着筷子,向玉珍见她没什么心思吃饭,便把她喜欢吃的菜往她那边推了推:“怎么啦年年,是今天的菜不好吃吗?”
宋年闻言回过神来,夹了一块排骨放在碗里,但还是没吃。
纠结了许久,宋年还是用筷子戳着那块排骨,问了出口。
“奶奶您之前说,楼上搬来了一户新邻居对吗?”
“对啊,是你张阿姨,之前还给我们送过南瓜饼呢。”
向玉珍依旧不停地往宋年的碗里夹着菜。
张阿姨?
宋年回忆了一下,想起来好像是有这么一回事,于是又问:“那她是一个人住吗?”
“她有个儿子,好像跟你差不多大嘞,”向玉珍像是忽然想起什么,拍了拍腿道,“我怎么把这忘了,哎呦,年年,你江阿姨的儿子是跟你一个学校的,你认识不?”
宋年闻言连忙摇了摇头,又扒了几口饭。
向玉珍笑了笑:“不认识也没事,这几天放假,等我我带你上去串串门就认识了,两个人还能在学校里有个照应,多好。”
为了快点结束这个话题,宋年只吃了几口饭就以“作业太多”这个理由逃回了房间。
宋年坐在窗前,桌上是摊开的作业,窗户大开,路灯下是几个撒欢的孩子。
她看着窗外的树叶出神,没有一点心思写作业。
此刻她的脑子里很乱,但想来想去,宋年都只想问自己一个问题。
昨晚许念安对她说的话,是认真的么?
喜欢?
喜欢又会是什么感觉?
许念安又为什么会喜欢她?
诸多问题在她脑海里打转,恍神间,一点点白色的东西粘在了窗户上。
宋年抬头望去,发现竟是下雪了。
雪点如同雨滴一般打在窗框上,还有几颗落到了宋年摊开的作业上来。
这是离青今年的初雪,也是宋年今年十七岁,亲眼看到的第十七场初雪。
向玉珍知道自己的孙女喜欢雪,她从别的奶奶阿姨那儿闲聊回来时,高高兴兴地朝她的房间喊了声:“年年,外边下雪啦!”
这时,宋年放在桌上的手机震动了几下,她低头看去,发现是许念安发来的信息。
【我在楼下等你】
看到这话,宋年下意识地往窗外楼底下看去。
一个高高的身影正站在路灯下,雪花飘飘下,落在了那人的头顶。
戴上了奶奶递过来的围巾和手套,宋年几乎是想也不想地飞快下了楼,但在两人即将接近时,她放慢了脚步。
“年年,”许念安听到了脚步声,他转过身来,语气平静道,“过来。”
年年?
从前都只有长辈会这么叫她,这下从许念安的口中听到,宋年感觉怪怪的。
宋年走了几步,雪花也落在了她的头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