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这还不错,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去吧,我就不耽误你了。”说完永乐公主就走出了大殿,去都尉府工作了。
贾政见公主走了便从地上站了起来,双脚还抖了两下,慢腾腾的往外面走去。走的时候心里一阵纳闷:这永乐公主什么时候开始管这种事来了,她不是一直都喜欢玩乐,不好管闲事的嘛。实在是想不通,哎呀,还是赶紧回家叫贾宝玉搬出大观园才是重要的。想到这里便“噔噔噔噔”下完台阶,直奔荣国府去了。
“不好了,千户大人。”一个锦衣卫慌慌张张的跑了过来,一不留神差点把放在墙壁边的长矛给撞倒了。
“怎么了?”汤远期一瞧,原来是监视刺客头目的人回来了。
“那个人不见了!”
“什么?怎么不见的?”汤远期大吃一惊,好好一个人,时刻都有人盯着他,怎么可能会跑了呢?
“这几天我们一直在盯着他,可是他已经有两天没出门了,我们觉得这很不正常,便派人去敲门,结果没有人开,于是我们踢门闯入,结果却发现…”
说到这里锦衣卫低下了头,接着又抬头看了看千户大人,见他面不改色的站在那里听,便继续说:“发现他已经人去楼空了。”
汤远期皱着眉头追问他:“难道这两天,屋里一点动静也没有吗?”
“其实昨天我还听见他在屋里做饭的声音,但是今天什么声音都没有了。”
“那就是说从昨天晚上到现在,都有可能是他逃跑的时间段。嗯,跟我来。”汤远期赶忙带着手下去了那个头目住的地方。
站在刺客屋里的汤远期,四处搜寻着,希望找到一些线索,他暗自琢磨:门并没有被破坏,窗户也没开,那人是怎么逃出去的呢?他往上看了看,屋顶也没有被破坏的痕迹,这到底是从哪里逃的?
突然他看见了一口很大的水缸,奇怪,一个人住为什么要一口这么大的水缸呢?他走过去把缸盖揭开,往里面看了看说:“拿盏灯来。”
手下立马递了一个给他,汤远期接过一盏油灯,向水缸里面照去,几个手下也往里面瞧。
“咦,这水缸里面怎么没有水啊?”
“就是,那他昨天还做了饭吃。”
汤远期没有说话,用手朝水缸四周摸了摸,突然手碰到了一个可以活动的瓷片,这块瓷片在水缸的口子上。
汤远期把瓷片朝左右推动,结果水缸的底部开了一个洞,大小距离正好可以进去一个人。里面没有一丝光亮,黑漆漆的。
汤远期拿着油灯跳了进去,用油灯朝洞里面照去,这只是一个粗糙的地道,只能容一个人爬进去。汤远期弓着身子,往里面爬着。
手下几个人也跟着进到了里边,一个个的往里面爬。
爬了大概不到一分钟,就出现了一个外面用竹板遮住的洞口,汤远期出来一看,这地道口就在邻街上一条僻静的巷子里。看来这个地道应该是早就挖好了的。
几个手下陆陆续续的爬了出来,对汤远期问道:“头,接下来该怎么办?”
“千户大人,人已经丢了,这可怎么向上面交代啊?”
汤远期没有回答他们的问话,只是在地道口仔细的查看着,突然他从地上捡到了一把短刀,从外观看就是把普通的短刀,长短只有三十厘米长。
汤远期把它放进了兜里。抬头对手下吩咐道:“全城搜捕这名刺客,把他的画像贴在城墙上。还有封锁城门口,让官兵仔细查看进出的所有人,一个都不能放过。”
“遵命,千户大人。”
都尉府里,汤远期正在向指挥使大人请罪。
“大人,都是我的错,与这些人无关。”
“算了,我告诉过你,倭寇很狡猾的,怎么样?被戏弄了吧。”
“是我低估了他们,大人,你就惩罚我一个人好了。”
“出了事,不是急着承担责任,而是要尽快的去抓他。懂吗?”
“是,大人说的对。”汤远期从兜里拿出了那把短刀,递给泰棣看并说道:“这应该是把倭寇刀,卑职曾经在扬州的倭寇驿馆里看见过。”
“你从哪里捡到的?”
“他逃跑的地道口附近,可能是他的。”
泰棣拿起短刀瞧了瞧说:“也不一定,或许是前来接应他的人丢下的。而且很可能他不只一次通过这个地道,与外面的人联系。汤远期,你说说看,倭寇把他救出来,会怎样对待他。”
“卑职认为,这几天之所以他一直在屋里等待,就是希望倭寇与他见面。不过我觉得接下来可能我们看见的会是他的尸体。毕竟倭寇疑心太重了,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背叛者”
泰棣朝门外走去,在门口站住了说:“汤远期,你记住了,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凡事都不能用断定来下定义,这些都只能是猜测。而且倭寇要杀他的话,在他住的地方就会把他干掉了。”说完又朝汤远期走了过来,把短刀还给了他,声音很小的说:“后天,就是东安郡王到京都的日子,你那位朋友既然收了我们的钱,事情可别办砸了。”说完转身朝门外走去。
汤远期站在那里,眼睛又眯了眯自言自语道:“该来的总是会来。”
“汤远期,你在说什么呢?”永乐公主正从里面往他这里走来。
“你什么时候进来的?刚才指挥使大人在的时候,你就来了?”
永乐摇了摇头说:“没有啊,我才进来的,怎么?你们有什么秘密呀?说来听听。”
“不关你的事,你就别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