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拨雪寻春 > 第12章 偷梁换柱(一)

第12章 偷梁换柱(一)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两人正交谈着,突然迎面走来一个身着长衫的男子,眉宇间一派清正,长身鹤立,如岩上孤松,高不可攀。

二人均被他的气势震了一下,直到他走近行了个礼,才反应过来。

杨崇丘看着他的背影,摸了摸下巴,问道:“这是谁啊?”

杨文川搭着他的肩,解释道:“他是今年的新科状元,姓陆名韫字承礼,陇西人。那地方黄沙漫天,又与外族接壤,普通百姓大多选择种地经商,少有能读书写字的。这么多年,就只出了他这一个能为朝廷效力的人,所以圣上极为重视这位状元郎呢。”

“陇西?那离我的驻地还挺近的。”

“是啊,你俩挺有缘分的,他第一次进宫就被你撞见了。反正你今后也要常住京中,多多与他来往吧。”

杨崇丘剑眉一竖,问道:“谁说我要待在京中了?”

杨文川看着他这不着调的样子,气就不打一处来,他深深吸了一口气,苦口婆心道:“阿瑾就到了要念书的年纪了,你这位亲爹不好好管着他,难道想事事麻烦我不成?大理寺事务繁忙,我真没那么多空陪他,你这样不管不顾,他以后上了学,会被同窗欺负的。”

想到杨瑾可怜巴巴的样子,杨崇丘心头一软,叹息道:“他这样的身份,在京中本就是尴尬,走仕途也比他人艰难,只要当今圣上在......“

忽地他肩头一痛,但见杨文川向他连使眼色,杨文川才反应过来,背后登时一阵冷汗。

二人慢悠悠往宫外走去,踏出宫门后,杨崇丘低声道:“我本想带着他去边境历练,可父亲极力反对,我又能怎么办?而且我若长留京中,圣上日日看到我,怕是要病得更厉害。你读书读得好,阿瑾由你带着,更为合适。”

“他选了你们这样的爹娘,还真是投胎的一把好手。”

“你怎么说话的呢!”“哎好痛,你这手劲也太大了......”

自太祖皇帝建立大梁以来,已有近百年,共历经十余位帝王。诡异的是,每一位皇帝均是子嗣凋零,传至上一代,就只剩下两名皇子了。

大皇子朱祁身强力壮,骁勇善战,可于万军之中取敌人首级。二皇子朱懿虽才华出众,但自幼多病多灾,弱不胜衣。出于绵延子嗣的考虑,朱祁顺理成章成了下一任皇帝。

朱祁登基后的几年间,大梁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然而乾元九年的五月,同时出现了彗星袭月和白虹贯日的天象,次月京中缺雨,旱情延至幽州,七月潭州地动,江水逆流,百姓死伤无数。

于是民间流言四起,都说是在位者德行不够,上天震怒才降下灾祸。按照宰相魏澜的教导,朱祁日夜诵经祈福,勤政节俭,衣着去除金玉之饰,如此修省数月,依旧阻挡不了灾祸的降临。

乾元十二年腊月二十四,承明殿走水,当时还是卫尉少卿的杨琛拼死冲入火场,只带出了这位年轻帝王的尸体。而后,魏澜扶持朱懿登基,朱懿即位后,改国号为昌平,立其侄朱明熙为皇太子。

如今已是昌平十六年。

陆承礼跪在太和殿的地砖上,拜下道:“臣翰林院修撰陆韫,参见陛下。”

朱懿淡淡一笑,温和道:“起身说话吧,今日只有你我,不必太过拘谨。你刚来京中,可还习惯?”

“臣住得惯。京城锦天绣地,人杰地灵,实在是风水宝地。”

“陇西与京城相差甚远,我听闻......”

殿内的声音渐渐低下来,秦瑞竖起耳朵也只能听见模模糊糊的几个音,没过一会,他看见陆承礼出殿,径直向宫外去了。

秦瑞低下身,趁人不备,暗暗向前做了个手势,远处的小宫女看见后,朝他点了点头,悄悄跑走了。

夕阳西下,太平御街的酒楼早早挂起了彩灯,包厢内坐满了京城的达官贵人,笑声和欢呼声此起彼伏。

此时的杨府,却是一片静悄悄的。

杨文川揉了揉僵硬的肩膀,转头看到神态自若的兄长,不禁说道:“你就一点感觉都没有?”

他原是想诱杨崇丘说些软话,好让爹爹放过他们。谁知杨崇丘面色不改,正义凛然道:“我若是连这点体力都没有,怎么上阵杀敌?”

杨文川心下一叹:惨了。

果不其然,杨琛听到这话,气得把酒杯一砸:“我看你是不知天高地厚!”

碎片飞溅,杨崇丘揽过杨文川,侧身一挡,颈后沾上了几条血痕。

看到这一幕,杨琛的火气消了一半,抬头揉了揉发涨的太阳穴,指着杨文川道:“你,你明日还要上朝,先回屋去吧。”他鲜少看到爹爹如此大发雷霆的样子,心下犹豫,担忧地看了看兄长。杨崇丘见状,笑了笑,小声道:“别怕,回去吧。”

杨文川走后,堂内的气氛瞬间压抑下来。

杨琛看着地上跪着的长子,暗暗摇了摇头:这人即使是跪着,他的腰板依旧挺得很直,威风凛凛。这样的铮铮铁骨,要如何在这里生存呢?

这个年近半百的老人,扶着桌子坐了下来,缓缓道:“你听到外面的歌舞声了吗?”

杨崇丘皱了皱眉,脸上闪过一丝厌恶,硬声道:“听到了。”

“你是不是觉得这群酒囊饭袋无用得很,动动嘴皮子就能身居高位?”

还没等他回答,杨琛笑了笑,自顾自地说下去:“他们都是魏相的人,有的新入官场就连升三级,有的为官几年便位极人臣。这世间就是这样,将士在前线浴血奋战,风餐露宿,杀敌三千也难换到在京城安住的机会。而这些文人只凭着三两句话就能平步青云,为官做宰。”

“你还记得少恒吗?”

想到战死沙场的二弟,杨崇丘眼睛一酸,说道:“我记得,他死的时候,我就在他身边。”

杨琛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凄然一笑,说道:“少恒战功赫赫,将命都赔在了战场上,才换来我们今日的生活,你就如此不珍惜吗?”

“我......”

“好了,你回去好好想想吧。”

看到他疲惫的神色,杨崇丘心气忽散,默默地站起来,往门外走去。

只听到身后又传来幽幽的一声:“旧事已过,你不要再追究了,往前看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