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优书网 > 全家穿古代摆摊(美食) > 第13章 渔粉

第13章 渔粉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吃过年夜饭,熬好浆糊,给院门换上新桃符。

噼里啪啦,新年伊始,整个王家村接二连三响起了炮仗声。

对封建迷信的百姓来说,燃放炮仗有驱赶年兽之说,驱灾避邪,祈求来年平安的美好祝愿。

空气中充斥着火药味,硫磺能在物理上杀死病菌,消除瘟疫疟疾,有消毒的作用,从某种层度上来说,燃放鞭炮有一定益处。

晋国有守岁的习俗,放完炮仗,一大家子围炉烤火,说说话,吃吃喝喝,油灯一夜燃至天明。

姐弟俩围着火堆嗑瓜子,温度适宜,周身暖洋洋,坚持到后半夜,眼皮子跟黏了胶水一样,靠在小板凳,睡得东倒西歪。

天蒙蒙亮,睡得迷迷糊糊间,被老妈轻拍着唤醒,让她们各自回房补觉。

回到西厢,一挨到枕头床榻,她舒服得哼唧了声,用稻草铺就,平时嫌不够柔软的冰凉床榻,俨然成了困觉者心心念念的归所。

拉过被子盖上,她呼呼大睡过去。

眯了会眼,再次醒来时,已过正午,林书润将昨晚没吃完的剩饭剩菜热一热,又能吃上好几顿。

大年初二,去陆家村走亲戚。

去年年底送欠条到舅舅舅母家时,两家人提前约定好日子。

看到林家带来的礼,一包盐一包茶,还有一条活蹦乱跳的大草鱼,整个陆家村都知道陆贯仲这个妹夫洗心革面,一改游手好闲的作派,有人看笑话,兄嫂却是替陆英高兴,总算守得云开见月明。

在兄嫂家吃过晚饭,出了门,遇到陆家村的村人,对方憋着坏:“林老弟,我家里有骰子,要不上我家耍两把?”

林书润从原主记忆里翻找到这人,唤陆小二,跟原主一样常年不务正业,家里盖了好几间瓦房,几亩田产,给自己挣下不少家财,靠着赌博出老千,哄骗许多干体力活的血汗钱。

不过这些赌徒一点不值得同情,自制力差,自己管不住手脚上了赌桌,挣下的辛苦钱白白送给人家,怪得了谁?

他对陆小二无甚好感,当即冷下眉眼:“不了,我戒赌。”

那人讨了个没趣,没皮没脸走开,心道这人一旦体会到赌桌上来钱快的感受,哪里还能戒得了。

看他能忍多久?

听说林书润父子俩都在码头干体力活,刨去吃喝,少说一天能有两百文落到口袋里,一个月下来,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呢!

陆小二知道肯定有人盯上林书润的这笔银钱,巧了不是,他也盯上了。

谁能搞到这笔银子,各凭本事。

今日在陆家村遇到陆小二,对方看人的眼神不正,引起了林书润的警惕,回到家,对儿子再三叮嘱。

听得林青叶一个头两个大:“我晓得,天下没有免费午餐,天上掉馅饼的事,多半有诈,要是我现在有个手机,我立马下载反诈App。”

给林书润逗笑了:“反正你眼睛擦亮点,别给人骗了。”

初三这日,一家人难得在家休息了一天。

不干活的时候,林书润会亲自下厨做饭,这天饭桌上,林芫花将自己打算在私塾摆摊的事情同父母说了。

上次包饺子没用完的面粉,被林书润拿来擀成薄薄的馄饨皮,裹上肉馅,捏住封口,经热水一沸,皮薄馅大,圆滚滚,白里透着粉色肉馅,可爱极了。

林芫花一口咬掉半只,泻出汤汁流淌在勺子里,漂浮着一层晶莹油花,绿色的是葱花,粉色的是瘦猪肉馅,肉馅剁得很细腻,清淡之余,鲜美异常。

她竖起大拇指:“老爸厨艺见长,包的馄饨越来也好吃。”

林书润被女儿哄得嘴角上扬:“还是食材的功劳,这里食材天然,土猪肉包的馄饨好吃。”

“食材好,当然老爸的厨艺更好。”林芫花拍着马屁道。

陆英则一脸郑重询问:“想好做什么小吃摊吗?”

林书润道:“要不干脆卖馄饨吧!”

林芫花摇摇头:“私塾外有饺子摊,我开馄饨摊,两人成了竞品,而且饺子量大管饱,卖馄饨没什么优势。”

陆英夫妻俩一听话音,知道女儿在私塾外考察过,观察过人流量,确定可行,不是盲目跟风去摆小吃摊,说不定心里已经有了主意。

林芫花心里有了几个备选,年前她在私塾听课,顺便观察了一段时间。

私塾分甲乙丙丁四个班,每个班大概有几人到十几人不等,初入学的学子,大多分配到丁字班,王村长家的孙儿王茂目前在丁字班求学。

加上授课的夫子,私塾有好几十号人,除了学子和夫子,附近的住户,镇上的走商,也会时常来小吃摊光顾。

馄饨吃了容易饿,不顶饱,大多数食客可能会选择量大的饺子,做面食的话,猪肉与精细白.面价格不便宜,售价定的高,不好卖。

如果卖不出去,损失就大了。

受市集食肆卖鱼片粥的启发,林芫花想到了五谷渔粉:

“在湖泊众多的临江城,鲜鱼不值钱,大米制成的米粉与荞麦面,价格低廉,拿来做渔粉,量大还管饱。”

“做渔粉?”林书润越想越觉得这个小吃摊可行,送到嘴边的小馄饨一顿:“精细白.面价格贵,做馄饨饺子的话,成本高,如果能做渔粉,这不成本就降下来了。”

“渔粉啊,说起来好久没吃鱼粉了,你要做的话,到时候给妈多做一份,妈给你开个张。”陆英说。

林青叶被老妈带偏,小学生式的举手:“林芫花,我也要一份。”

立马挨了林芫花一记脑瓜子拍:“哪哪都有你,记得给钱。”

吃过早饭,林书润带女儿到集市采买。

买好粗瓷碗筷,问杨小叔的鱼摊买来一尾鲜鱼,去铺子买来成品粗粮米粉与荞麦面……

看女儿攒的两百文积蓄花去大半,林书润打算带她到钱庄取点银钱,被林芫花婉拒。

林书润纳闷:“出摊要用到的锅炉,都需要银钱,爸爸给你的先用着,等你赚了再给我。”

给林芫花惊得睁大了眼:“老爸,你以前在单位上班,没出过摊吧。刚开始创业,当然是能省则省,尽量缩小成本,万一到时候小吃摊生意不好,不至于亏损太多,买铁锅买炉子,都是一大笔花销。我的计划是这样的,学着街头的扁担酸辣粉,用木桶盛鱼汤,背篓背去卖,这样能省下一大笔。如果买卖做的好,一点点慢慢添置。”

林书润轻轻颔首:“今时不同往日,咱家不比从前,试错风险低,就按你说的办,缺钱了记得跟爸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