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丁字班的师弟们好奇,林师弟是如何进步这么快?
就连王茂与陶祥也好奇,所以才有了今日来林家一探究竟这遭。
本以为会见到林师弟挑灯夜读,或是头悬梁锥刺股的勤奋好学情景,如果是这样,王茂心里会舒服点。
哪知既不见林师弟手不离书的诵读,更无半点读书的刻苦样子,王茂来时,看见林师弟竟是帮阿姐敲煮鸡蛋壳。
十几颗煮鸡蛋敲碎了,浸泡在酱色的汤水里,空气中幽香浮动,清新淡雅,似乎是茶香。
茶叶蛋?
从林家出来,夜读至深夜,王茂从半敞的窗子缝隙望向林家院子的方向,早早熄了灯。
以林家的境遇,恐怕没条件供着林师弟日日燃油灯读书。
林师弟这般天赋异禀,要是再加上刻苦用功,哪里还有他们这帮普通人一条活路?
王茂虽艳羡林师弟的天赋,想着自家家境优渥对方,好歹能弥补一二,不该一味抱怨老天不公,于是埋首案桌,奋笔疾书。
一早,阿爷与父母天不亮下地耕田,随便应付几口,没功夫给他准备朝食,递来几枚铜板,让到镇上买吃食。
王茂想起昨日在林家看到的茶叶蛋,最下等的粗劣茶叶,添了些佐料,闻着可香了。
沐着晨风,捏着铜板,来到渔粉摊前,果然瞧见了木桶里装着的茶叶蛋,排队买渔粉的食客多,听得林芫花让后面买渔粉的别排了,王茂弱弱问了声:“茶叶蛋还有吗?”
林芫花听声音耳熟,伸长了脖子往后望一眼:“茶叶蛋还有,稍等。”
等排到王茂,看到木牌用炭笔写了,茶叶蛋三文钱一个,倒是不便宜。
去年冬日时,母鸡不下蛋,鸡蛋能卖到三文钱一个。
眼下柔风甘雨,万象回春后,家里的母鸡每日下一颗蛋,听母亲说当下好像两个鸡蛋能卖三文钱。
转念一想,茶叶蛋要柴火煮熟,还得香料来配,这些都得花银子,摊贩为了讨生活摆摊,不是做大善人,不赚钱,谁愿意干?
林芫花的茶叶蛋,还真不赚钱。
昨日想要增加点别的小吃,思来想去,做杂粮煎饼吧,得额外购买工具,不值当。
有什么不用买工具,不费事,可以搭着一起卖的呢?
绞尽脑汁,最后想到了茶叶蛋。
做茶叶蛋需要用到八角、花椒、香叶和桂皮等香料,八角与香叶为海外传来的香料,打从前朝开始种植,两者价格还算亲民,从宫廷宴会到民间日常烹饪,都能瞧见它们的身影。
因八角与香叶用料少,煮茶叶蛋的话,放一粒八角,两片香叶足够,林芫花能负担得起。
今早自己家里吃掉四个茶叶蛋,剩下的十一个,按照三文钱一个卖,算下来,竟是一文不挣。
不过茶汤可以重复多次利用,明天卖的茶叶蛋,便可以实现盈利,每卖掉一个茶叶蛋,能对半挣!
王茂拿着茶叶蛋,到隔壁菜饺子摊要来半笼,蘸着香醋吃完饺子,茶叶蛋放温了些。
蛋壳被提前敲碎过,茶汤的味道浸泡进入,剥开壳,蛋白表面有着蛛网一样的纹路,雪白蛋皮染上了棕黄茶色。
清新甘洌的茶香,如雨后芳草泥土的芳香,直往人的鼻子里钻,催促着食客迫不及待享用美食。
经过一夜浸泡,一口咬下,蛋白紧致软弹,吸收了茶汤与香料的味道,咸卤香、茶香,十分入味。蛋黄又是另一种绵绵沙沙的口感,干香干香的。